1、方法采用将生物碱变成盐酸生物碱,再与溴麝香草酚蓝络合反应后,用氯仿萃取出总生物碱进行比色测定。 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以氯仿和叔丁醇为溶剂时,环氧化反应的结果最好。 他发现,含有三氯生的产品与含氯的自来水反应后,可形成一种被称为“哥罗芳”的物质,即氯仿。
2、其生理活性取决于以下条件:①有自由羧基,②环己烷环上在 α-或β-位置有双键,③C-2处的双键是顺式。2-反式ABA在光中异构化后才有活性。酯类化合物在酯链水解后产生的自由酸也有活性。
3、有致癌可能性。氯仿的词语解释是:又名三氯甲烷,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
4、以乙酸酐、乙基苯和无水三氯化铝为原料合成对乙基苯乙酮,并利用碘仿反应氧化对乙基苯乙酮制备对乙基苯甲酸。
5、利用微波诱导,由磷酸二氢钠和氯化铝快速合成了磷酸铝。 因此,通过四氯化碳催化氢化脱氯生成氯仿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内容:多晶硅是由工业硅粉氯化,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提炼和特定条件下还原生产的。
1、加入硝酸银的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3-氯环己烯,剩余的两种物质的鉴别就可以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可使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消失的是氯环己烯,没有现象的是氯笨。
2、加硝酸银溶液,加热。最先出现沉淀的是2-氯环己烯,后出现沉淀的是3-氯环己烯,1-氯环己烯无沉淀生成。
3、【答案】:答案:利用显色反应和沉淀反应。解析:先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用KMnO4检出4-氯环己烯,能使之褪色,然后加NaOH,几分钟加硝酸,再加AgNO3液,有白色沉淀的是氯化苄,氯苯难水解无沉淀。
4、用硝酸银溶液,常温下几分钟生成白色沉淀的是苯甲基氯,过十几分钟再反应的是环己基氯,反应的是氯不苯 也是用硝酸银溶液,能快速生成沉淀的是PhCH2Cl和2-氯-环己烯,过十几分钟再反应的是环己基氯,反应的是氯不苯。
5、第一个氯离去后形成的碳正离子和双键共轭,比较稳定,所以氯比较容易离去,第二个氯与双键共轭,极难离去,第三个和普通卤代烃相似。所以可以直接用硝酸银的醇溶液,直接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第一个,不生成沉淀的,稍加热,生成沉淀则是第三个。第二个不会生成沉淀。沉淀是氯化银沉淀。
6、区别方法如下: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是环己烯。高锰酸钾可以氧化环己烯,氧化不了环己烷和苯,高锰酸钾可以氧化掉C=C键,氧化不了C-C键和本环中的碳键。加入浓硝酸和浓硫酸进行硝化反应,若有苦杏仁气体的油状液体(硝基苯)生成的则是苯。以上两步都没有反应的是环己烷。
L型和D型、R型和S型、顺反异构体的命名主要依据的是立体化学中对于手性分子的命名规则。 L型和D型:这是按照Fischer惯例来命名的,根据与参照化合物(如D-或L-甘油醛)的绝对构型来指认。L表示左旋,等同于“-”;D表示右旋,等同于“+”。
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就是:选主链→编碳号→写名称,具体如下:选主链:找准一“长”一“多”,即碳链最长,支链最多。从分子中找出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其中,meso这个词源自希腊语,意为“中间”或“中介”,用来描述这种特殊的立体化学构型在光学活性与非光学活性之间的中间状态。具体到有机化学命名中,当我们遇到带有meso前缀的化合物名称时,这意味着该化合物具有中心手性,并且是对非对映异构体的一种描述。
反式异构体: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在双键或环的两侧的为反式异构体,也用 trans- 来表示。Z和E分别取自德语“Zusammen”和“Entgegen”的首位字母。顺反异构体的命名与(Z)(E)构型的命名不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命名法。
立体异构 包括 构型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构造异构 说起对映异构,就不得不提起一个现象了。 诸位观察自己的左右手,看看是不是无法完全重合?就像实物和镜像无法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分子叫做 手性分子。实物和镜像这两个分子,互为对映异构体。
1、加硝酸银溶液,加热。最先出现沉淀的是2-氯环己烯,后出现沉淀的是3-氯环己烯,1-氯环己烯无沉淀生成。
2、加KMnO4的酸溶液,1-己烯是它褪色,并产生气泡。环己烯仅仅使它褪色,不产生气泡。
3、一种常用的区分方法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NMR)谱图。在1,2-环己烯的NMR谱图中,会出现两个化学位移相近的亚甲基质子信号,而在1-甲烯-3-环己烯的NMR谱图中,只会出现一个亚甲基质子信号。因此,通过观察NMR谱图中亚甲基质子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区分这两种化合物。
4、由氯代环己烷生成A再生成1,2二氯环己烷可知,氯代环己烷先进行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再进行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环己烷。推出A为环己烯。 由1,2二氯环己烷生成B,B再生成1,2,3,4四氯环己烷。
1、环己烯在高温下和氯在有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生成3-氯环己烯,这是因为3-位有烯丙基H, 比其它位置上的H都活泼,可以被Cl自由基夺取。 生成的自由基再夺取Cl2的一个Cl,而进行自由基的链增长,生成3-氯环己烯。而不是在其它任何位置取代。这个反应也可以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
2、烯烃在高温下反应为自由基取代,而不是加成,产物为氯代烃。
3、环己烯和氯气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加成反应。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中的氯原子会与环己烯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环己烷。这个反应是自由基加成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双键发生加成反应。
4、生成二氯环己烷或1-氯-环己烷。环己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环己烷。此外,在高温下,环己烯与氯气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氯-环己烷。但请注意,该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并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以免出现危险情况。
5、根据960化工网查询得知,环己烯与氯气发生的是反式加成,原因是环己烯的亲电性和氯离子的亲核性。在反应过程中,氯离子攻击环己烯的双键上的π电子云,形成一个三元环中间体,然后另一个氯离子进攻这个中间体,将其打开并形成1,2-二氯环己烷。
6、环己烯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直接和乙醇加成生成产物就是乙基环己醚 丙炔在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 (Pd—CaCO3/Pb(OAc)2或Pd- BaSO4/喹啉)作用下用氢气还原得到丙烯。丙烯在高温下(400 ~ 500℃)与氯或溴卤代反应,生成3-氯-1-丙烯。3-氯-1-丙烯与甲基溴化镁反应得到1-丁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