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G=100X10=1000N;视重G`=60X10=600N;求:密度p 解:岩石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G=G`=1000-600=400N;根据F=V排p水g,V排=F/p水g=400/1X10^3X10=4X10^-2立方米;V石=V排=4X10^-2立方米,m石=100千克;p石=m石/V石=100/4X10^-2=5X10^3千克/立方米。
2、类别不同 视密度是计算矿物储量的重要指标,矿物的密度一般分为真密度、视密度、堆密度。表观密度是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算法不同 视密度的换算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组的边界以及它们的平均密度。算法有频率域〔`’和空间域二大类。
3、蜡封法适用于一切软硬岩石。选取边长为4~6cm的近似立方体的岩石试样,置于烘箱中于105~110℃温度下烘干24h,然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质量。用丝线缚住试样,置于刚过熔点的石蜡中1~2s,使试样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蜡膜。将蜡封的试样置于水中称质量,然后擦干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质量。
4、- 比重是一个无量纲量,即它没有单位。物理意义 - 密度比较:- 比重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如果一种物质的比重大于1,它比水密度大;如果小于1,则比水密度小。- 浮力分析:- 在研究物体是否能在液体中漂浮时,比重是一个关键因素。比重小于1的物质通常能在水中漂浮。
5、0吉林)一枚新鲜的鹌鹑蛋质量为11g,浸没在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该鹌鹑蛋的密度为 1g/cm3(或1×103kg/m3) ;逐渐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直至鹌鹑蛋处于悬浮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鹌鹑蛋所受的浮力 变大(或增大) ;此时盐水的密度为 1g/cm3(或1×103kg/m3) 。
6、用岩样抽提前后的质量之差减去水量 (设水的密度为1g/cm3) ,可得到油的质量,再除以油密度,得到油体积。

1、火山石是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新生岩石,它可以释放出酸性物质,从而降低水体的PH值,使水质变酸,细菌生长。
2、火山石是由火山玻璃、矿物与气泡形成的非常珍贵的多孔性石材。 火山石是一种功能型环保材料,它含有钠、镁、铝、硅、钙、钛、锰、铁、镍、钴和钼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无辐射且具有远红外磁波。 在火山爆发后,经过数万年,人类才开始发现火山石的可贵之处。
3、火山石是一种天然矿石,通常由于其多孔性和较低的密度而给人一种较轻的感觉。以下是对其为何给人感觉较轻的几个原因的 多孔结构 火山石由于其特殊的形成过程,往往具有多孔的结构。这种结构导致石头内部存在大量的空气间隙,使得火山石的体积相对较大但实质质量较轻。
4、火山石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石头,由火山喷发时喷射出来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火山石具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包括: 能量平衡:火山石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的能量之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能量。使用火山石可以平衡身体的能量,消除负面能量,帮助人们恢复正常的生命力。
5、火山石:这种石头是在火山爆发时,岩浆在地表附近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的。由于冷却速度快,内部气体无法完全逸出,因此在石头中形成了许多孔隙。 陨石:它们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是因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而坠落至地球表面的岩石。
6、火山石是一种玻璃质熔岩。它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在急骤冷却后,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溢出膨胀而形成的。以下是对火山石的详细解释:形成过程:火山石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当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并急骤冷却时,内部的气体迅速膨胀溢出,从而在岩石中形成了密集的气孔。
海底喷发、流水搬运、水下降落的火山碎屑沉积:据火山碎屑物的密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密度大、难漂浮的致密岩屑,另一种是密度小、易漂浮的浮岩和火山液。前者在火山口周围形成厚层沉积,向四周显著变薄,并在火山口周围形成急倾斜面,易形成滑塌沉积。
沉积环境多样:火山碎屑岩既有陆相沉积的,也有海相沉积的,这取决于火山喷发的地点和碎屑的搬运过程。火山也可以在海底爆发,因此海底沉积的火山碎屑岩也是其特点之一。分类多样:根据火山碎屑的含量,火山碎屑岩可以分为火山熔岩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类和火山沉积碎屑岩类,这进一步体现了其分类上的多样性。
一:火山碎屑岩引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
火山碎屑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其成分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这种岩石由超过50%的火山碎屑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来源于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以及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火山碎屑的种类繁多,包括岩屑、晶屑、玻璃质屑、浆屑等。这些碎屑在降落到地面或海底后,经过固结形成岩石。
火山碎屑降落到地面或海底后,经过固结作用形成岩石。由于火山活动可以在陆地和海底发生,因此火山碎屑岩既有陆相沉积的,也有海相沉积的。过渡类型: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具有两者的某些特征。
三大岩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密度特征如下:岩浆岩是地壳下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岩浆岩由于形成原因,是气孔状构造,岩石密度较小,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碎屑岩类 由碎屑物经胶结而成。按成因可分为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其结构又可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2)黏土岩类 由大量黏土矿物和其他细微物质组成,泥质结构。层厚的称为泥岩,层薄的称为页岩。
岩浆岩是地壳下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变质岩是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头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岩石的密度与岩石组成矿物及岩石的结构有关。按岩石含水状况不同而分岩石天然密度和干密度。
三大岩类包括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它们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是:岩浆岩的密度最低,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的密度最高。 岩浆岩是由地壳下的岩浆上升并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玄武岩:颗粒密度约60-30g/cm,块体密度约50-10g/cm。岩石根据成因和特征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由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的岩浆形成,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沉积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占地球表面积的70%,但在岩石圈中只占5%。
密度特征:正常沉积的细碎屑-粗碎屑岩类密度较低,变化范围在69至71 g/cm之间。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密度变化较大,且随着镁铁质成分的增加,从酸性岩到中性岩,再到基性岩,密度呈增大趋势。
研究岩石密度的基本方法是按岩石组分的体积含量取平均。对于由层状分布的组分,平均密度可根据岩石物理学基础式计算:ρi为第i种成分的密度;Vi为第i种成分的体积;V为岩石的体积。
通常情况下,等体积的岩石比土壤重一些,但也有几种岩石的密度低于土壤。土壤的密度通常在6至8Mg/m之间,含有较高有机质的土壤密度较低。通过土壤容重数据,可以计算出土壤的总孔隙度,通常采用平均密度值65Mg/m进行计算。
ρ等于g除以V。其中g代表重力加速度,V代表岩样的体积,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表示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作用的大小。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1、花岗石的密度范围是63至3克/立方厘米。 正长岩的密度范围是5至3克/立方厘米。 闪长岩的密度范围是5至3克/立方厘米。 斑岩的密度约为8克/立方厘米。 安山岩的密度范围是5至3克/立方厘米。 辉绿岩的密度可能为7或9克/立方厘米。
2、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相部分的质量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它排除了空隙的影响,仅由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含量决定。颗粒密度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比重瓶法。块体密度则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根据岩石试件的含水状态,它可以是干密度、饱和密度或天然密度。
3、岩石密度分为颗粒密度和块体密度。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相部分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它不包括空隙在内,因此其大小仅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含量。岩石的颗粒密度属实测指标,常用比重瓶法进行测定。
4、这是因为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中所有颗粒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包括孔隙和空气,但不包括水分。而块体密度是指岩石本身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岩石中所有物质(包括颗粒、空气和孔隙)的质量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由于岩石中常常存在着很多大小不同的孔隙和小空气,所以岩石的颗粒密度一般比块体密度大。
5、首先,岩石的颗粒密度,亦称比重,是岩石的基本性质。它定义为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例。这一参数通常通过比重瓶法来确定,相关试验方法遵循国家标准。其次,岩石的块体密度,则是单位体积岩石块的质量。这一参数根据岩石含水率的不同,可分为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湿密度。
6、岩石是指构成地壳及地幔的矿物集合体。其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岩石的密度(颗粒密度)对于建筑材料选择、岩石风化研究、地基基础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及确定围岩压力等计算指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