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水浴:将所有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此时饱满种子下沉,而瘪粒、病粒漂浮于水面之上。(2)盐水浴:将种子放入盐水之中,利用盐水比重大的特点,促使劣种漂浮于水面。
2、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
3、祛痰作用用酚红比色法,气管最后用0.5mlNaHCO冲洗,于546nm处测定吸收度,并从酚红标准曲线中求出气管排出酚红量。有显着的祛痰作用。 镇静作用 小鼠停食8小时后,分别ig百合20g/kg,用酸枣仁作阳性对照,空白用生理盐水,给药30分钟ip戊巴比妥钠4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复的时间作为睡眠时指标。
1、适温催芽:把浸足水的谷种用袋子套好,要保证谷种萌发所需的空气,晚间室内保温,催芽适温为30℃,过低出芽慢,过高会烧芽,待种子露白(谷种发芽)即可播种。常规湿润育秧:出叶前,畦面不上水,以湿润为度;出叶后,浅水勤灌,做到以水调温、调肥、促萌。
2、适宜温度下催芽:将充分浸泡的水稻种子装入袋中,确保其能获得必要的空气,同时在夜间保持在室内以保持温暖,以促进种子发芽。适宜的催芽温度为30℃,温度过低会延缓发芽,过高可能导致芽烧。当种子露白时,表明已经准备好播种。
3、第一阶段使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法培育3~4叶的小秧苗;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将小秧苗带土或不带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培育成多个分蘖的大壮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这种方法适用于多茬口迟栽秧的育秧技术,优点是成秧率高、用种量少、早发性强,可调节茬口矛盾。
适时收获。适时收获也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过早收获青米多,谷粒轻,而且轧米时碎米增多,质量降低。收割过迟,造成穗上发芽和落粒,影响产量和质量,反而得不偿失。
合理田间管理 合理的田间管理是实现高产的重要环节。要控制田间水分,保证水稻正常生长,适度增施营养元素,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水稻产生危害。正确采用耕作技术、及时轮灌、拔节、筛选过密等一些农业生产措施。同时要加强土壤修复,增加养分,保持土层紧密、松散,保证根系的呼吸和供水条件。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 为防御低温冷害, 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 灌15厘米深水层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 养根保叶, 活杆成熟。每次灌水4-5厘米, 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黄熟期停水。
有机种植优质特性明显,化肥种植不明显。结果表明,中、低肥力沙地水稻品质较好。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尤为明显。在生育后期,过早断水会导致稻米品质下降,病虫害严重也会导致稻米品质下降。
1、- 浸种5-7天,达到100度日积温。- 使用25%的两墩包衣剂处理种子。-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苗圃地。- 施用有机肥,促进土壤肥力。- 准备足够数量的托盘。- 提前关闭棚屋,提高地温。- 3月25日关闭棚屋,4月8-10日播种,每盆3-4粒。- 播种后覆盖1厘米厚的细土,保持湿润。
2、应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科学灌溉,即寸水翻绿、浅水分蘖、充足晒秧、充足孕穗、浅水抽穗、湿灌、黄熟、干燥。孕穗期,气温较低时,应浇灌深水,水深15~20cm。在水稻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为了降低土壤中的氮素浓度,消除土壤中的有害气体,控制无效分蘖,一般时间为6月25日至7月10日。
3、晒青,在水稻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对田地进行10-15天的排水,以降低土壤中的氮浓度,清除土壤中的有害气体,控制无效分蘖,通常在6月25日至7月10日。疾病、虫害和病害的综合控制 水稻移栽前的封闭式除草。耙平土地1~2天后,用50%锐飞特500ml/ha封育,封育2天后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