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吸水物质的密度的测定:取一吸水物质,例如:一小块砖。用天平先称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将砖块用细线吊着没入量筒里的水中,让它充分吸水。待砖块吸足水后,通过增、减水量,使量筒内的水面与某个整数刻度线相齐,记下这个数值V1。
2、【1】将木塞取出时不易操作(必须保证不失水),取出时可读数v3,用 v3-v1则为吸水体积。
3、由密度公式ρ=m /V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1】将木塞取出时不易操作(必须保证不失水),取出时可读数v3,用 v3-v1则为吸水体积。
△ 吸水物质的密度的测定:取一吸水物质,例如:一小块砖。用天平先称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将砖块用细线吊着没入量筒里的水中,让它充分吸水。待砖块吸足水后,通过增、减水量,使量筒内的水面与某个整数刻度线相齐,记下这个数值V1。
吸水和不吸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要看你需要得到它在什么状态下的密度。完全吸水状态下的密度,就让它充分吸水后,测量其质量,并通过在表面包裹薄膜,放在水中,利用测量其排开水的体积的方法,测量其体积,从而得到其密度。
由密度公式ρ=m /V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软木塞的体积 软木塞吸水前质量m1=6g,吸水后质量m2=10g,说明吸走了10g的水,可计算得出吸走的水体积为v=m/ρ=10/1=10cm^3,若将吸走的水再挤回量筒,则后来水的体积应该为v2+10cm^3=410cm^3。
1、【1】将木塞取出时不易操作(必须保证不失水),取出时可读数v3,用 v3-v1则为吸水体积。
2、将软木塞莫入细沙读取体积细沙与软木塞体积V2(注意细沙密实且表面平整)4。
3、软木塞吸水前质量m1=6g,吸水后质量m2=10g,说明吸走了10g的水,可计算得出吸走的水体积为v=m/ρ=10/1=10cm^3,若将吸走的水再挤回量筒,则后来水的体积应该为v2+10cm^3=410cm^3。
4、可以供选择的方法有:一,放弃量筒内“排水法”改用量筒内“排沙法”测体积。原理与排水法相同,操作稍有调整。二,改进“排水法”。【先让固体吸足水后擦去表面水】,再进行相同的测量操作。三,涂蜡法可以考虑使用。但是由于涂层厚度不好掌握,误差大小是否在允许范围不得而知。
5、木头的密度范围在0.25-0.95之间。木头生长年限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其密度性也不同,比如潮湿环境生长下的软木,其密度一般在0.25,密度较低;生长环境艰苦的柏木,其密度在0.62。所以木头的密度在0.25-0.95范围内。
1、△ 吸水物质的密度的测定:取一吸水物质,例如:一小块砖。用天平先称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将砖块用细线吊着没入量筒里的水中,让它充分吸水。待砖块吸足水后,通过增、减水量,使量筒内的水面与某个整数刻度线相齐,记下这个数值V1。
2、【1】将木塞取出时不易操作(必须保证不失水),取出时可读数v3,用 v3-v1则为吸水体积。
3、吸水和不吸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要看你需要得到它在什么状态下的密度。完全吸水状态下的密度,就让它充分吸水后,测量其质量,并通过在表面包裹薄膜,放在水中,利用测量其排开水的体积的方法,测量其体积,从而得到其密度。
4、由密度公式ρ=m /V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5、要测量橡皮泥的密度,首先需要量筒和一定量的水。具体步骤如下:将量筒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加入50ml水。确保量筒刻度清晰可见,以便后续操作。接下来,将橡皮泥折叠成船的形状,轻放入量筒中,确保橡皮泥完全漂浮在水面。仔细观察并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
6、- 分析:在没有量筒且无法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时,可以通过等体积的水来间接测量。水的密度已知,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实验步骤: 使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0。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在液面处记下记号,并用天平测量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