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然而在2020年5月,芬兰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黑洞,编号为SDSS J1408267+025732,距离我们约35亿光年,质量为太阳的1960亿倍!与整个银河系质量相当!在其附近,有一颗质量约太阳1亿倍的较小黑洞围绕着大黑洞转,一个周期约12个地球年。
2、年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运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计算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理论直到1971年被证实,当物体的实际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的时候,这个物体就变成黑洞,太阳的史瓦西半径约为3000米,我们地球的史瓦西半径只有9毫米,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把地球压缩成直径8厘米以内,地球就变成黑洞。
3、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界才接受了黑洞的存在。事实上,黑洞这个词也是在这十年间才被创造出来的。 另外,射电和X射线天文学的新技术展现出宇宙拥有一些非常奇怪、高能且极为致密的天体,如类星体和脉冲星。相比来看,黑洞似乎也没那么离奇了。
4、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相当于万万公里。中间最厚的部分约3000~6500光年。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5万光年。 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银河,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
5、然而,如果一个黑洞真的进入太阳系并与地球成为邻居,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呢?可怕的黑洞能够吞噬光线,科学家仍无法对它进行直接观察,但他们可以观察黑洞对周围物质的破坏。天文学家表示,黑洞来袭的最初征兆是夜晚天空中发生的微妙变化。
因为地球上的物体的角速度相同,而赤道上的物体的圆周运动的半径最大,所以赤道上物体所需的向心加速度最大,如果赤道上的物体没有因地球自转而瓦解,则地球的其它部分均不会瓦解。
ρ=3π除以GT,自转瓦解临界状态,自转周期最大,此时密度最小。
转的速度越大,地球表面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越大,当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就会做离心运动,从而瓦解。
不因自转而瓦解的意思就是最边缘处所受的向心力等于该点的万有引力。有GMm/r^2=mr4(pai)^2/T^2,其中r为行星半径,m为该点质量。M为行星质量。即GM=r^3*4(pai)^2/T^2,又M=pV=p4/3r^3,导入:得p=3(pai)/GT^2,不会瓦解。
因为地球上的物体的角速度相同,而赤道上的物体的圆周运动的半径最大,所以赤道上物体所需的向心加速度最大,如果赤道上的物体没有因地球自转而瓦解,则地球的其它部分均不会瓦解。
转的速度越大,地球表面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越大,当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就会做离心运动,从而瓦解。
赤道上物体所受万有引力是最大,因为地球赤道的半径最大,致使赤道上物体所受万有引力最大。由于赤道上物体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最大,并且潮汐力也基本最大,致使赤道上物体的矢量和,反而最小。
因此,地面上的万有引力总是大于空中相同高度处的万有引力。特别地,在两极上空18千米处,虽然引力与两极地面上的引力有所不同,但仍然小于两极地面上的引力,因为地面上的物体距离地心更近。
我会告诉你,向心力是效果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我们把物体实际受到的力里面起到了向心作用(即改变物体线速度方向作用的)力叫做向心力,所以不能多分析力,这里。
1、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085千克每立方米。关于地球的密度,以下几点需要了解:地球总质量与体积:地球的总质量约为965×102?千克,体积大约为0832073×10^12立方千米。正是这样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密度分布不均:地球的密度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变化。
2、地球的密度分布并非均匀,而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地壳,这个我们生活的表面,由众多大小不一的板块构成,如大陆上的青藏高原,其地壳厚度可达65公里,而海洋地壳则薄得多,平均只有5至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不过17公里,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显得相当轻薄。
3、地球密度约55085千克/立方米,为平均状态。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地壳由多组断裂的块体组成,厚度不均,大陆下平均约35公里,青藏高原超过65公里;海洋下仅5~10公里。地壳分为上层花岗岩和下层玄武岩。地壳之下是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造岩物质构成,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