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密度为00 g/cm3。 冰:密度为0.92 g/cm3。 酒精:密度为0.79 g/cm3。 水银(汞):密度为160 g/cm3。 汽油:密度为0.75 g/cm3。 灰口铸铁:密度范围为60-40 g/cm3。 软木:密度为0.25 g/cm3。 白口铸铁:密度范围为40-70 g/cm3。
2、初中阶段,学生常常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密度数据,便于理解和应用。
3、常见物质密度表:水的密度 常温下,纯净水的密度大约为1克/立方厘米。这一数据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计算非常重要。水的密度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略有变化。在大部分情况下,液态水的密度是相对稳定的。但在极端条件下,如深度加压或高温蒸发,水的密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4、水的密度被定义为0×10 kg/m,这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0×10千克。
5、利用密度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些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 物质的密度。
6、下面是我学习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时,自己归纳总结的。粉红颜色的最好背下来,对选择、填空或判断题的快速解答有好处,另外对计算题的结果,自我检查是否正确也有帮助的。

有三种金属的密度比水小,分别是锂、钠和钾。钠的密度约为0.97克/立方厘米;钾的密度约为0.86克/立方厘米,而锂的密度只有0.53克/立方厘米,比水要轻许多,大约是铝的1/5,是名副其实的轻金属之,把这三种金属扔在水里,它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沉入水底。
锂: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534克/cm3,熔点180.54℃,沸点1317℃,是最轻的金属。锂可与大量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发生反应,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钾: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蜡状,可用小刀切割,熔沸点低,密度0.87克/cm3,化学性质极度活泼。
锂、钠和钾这三种金属的密度都比水小,其中锂的密度最低,仅为0.53克/立方厘米,是铝的1/5,它们在水中漂浮,不会沉底。尽管如此,这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异常活泼,与水反应剧烈。在实验室环境中,钠和钾需要被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而锂则过于轻盈,无法被煤油“抓住”,只能在固态石蜡中保存。
常见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大部分金属(除锂、钠、钾),石头,有机物中的四氯化碳、氯仿、溴苯、卤代烃(除气态.烃的一氯取代物)、酚、硝基化合物、CS2等,9,小于水的:煤油,酒精,蜡块,大部分木头 大于水的:水银,铁,铝,铜等金属,1,可以用式量大于18的密度比水大,式量小于18的密度比水小。
金属锂: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534克/厘米3。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常温常压下所有气体:氧气,氮气,氢气,氦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三氧化氮,氯气,氖气。。3。很多液体:酒精,煤油,食用油,汽油,柴油,乙醚,丁烷,甲醇。。
常见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冰,蜡,干木块,泡沫,金属里只有锂、钠、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有机物中的液态烃(乙烷、乙烯、苯、苯的同系物……),乙醇,乙醛,液态酯(乙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一氯卤代烷烃(1-氯乙烷……),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油脂……)。
.9g/立方厘米。蜡又称晶型蜡,通常是白色、无味的蜡状固体。在47°C-64°C熔化,密度约0.9g/立方厘米,溶于汽油、二硫化碳、二甲苯、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石脑油等一类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水和甲醇等极性溶剂。
.9g/cm3。蜡的密度是0.9g/cm3,蜡是石蜡烃或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或支链烷烃。
蜡烛之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主要归因于蜡的密度小于水。具体而言,蜡的密度通常为0.9克/立方厘米,而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因此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符合物体浮在液体上的基本条件。此外,蜡烛漂浮还受到蜡油轻质特性的助力。
该密度16可能是假货。蜜蜡的密度16可能是假货。因为蜜蜡的密度通常在05至10g/cm3之间,而假冒伪劣蜜蜡的密度通常高于这个范围。一些不法商家使用蜜蜡的边角料或者加工时撒下的粉末进行热熔、定型制成人工合成蜜蜡,这种蜜蜡的密度可能高于10g/cm3。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倒入水放入蜡烛,蜡烛浮在水面上;食用油密度也比水小,倒入食用油,油浮在水面(油跟水是不会混合起来的);蜡的密度是0.9,油油的密度是0.8,所以蜡沉入油的下面,这样一来结论是:葡萄或蜡烛悬浮在水和油的分界面处。
石蜡密度石蜡密度约密度约0.9g/cm。密度可以用符号表示,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石蜡密度 石蜡分食品级和工业级,食品级石蜡无毒,工业级石蜡不可食用。
金属锂: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534克/厘米3。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常温常压下所有气体:氧气,氮气,氢气,氦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三氧化氮,氯气,氖气。。3。很多液体:酒精,煤油,食用油,汽油,柴油,乙醚,丁烷,甲醇。。
在4℃时的密度,1g/cm3,此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冰的密度大约是纯水密度的90%,1立方厘米的冰融化后大约是0.9立方厘米,质量是0.9克。
可以这样想,1g=10^-3kg,同时1cm3=10^-6m3,这样1g/cm3=10^-3kg/10^-6m3=10^3kg/m3,这是单位之间的换算,可以理解为1立方厘米的水为1千克,那么1立方米(也就是10^6立方厘米)的水就是1*10^6克,也就是10^3千克。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3 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0×103kg/m3,读作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0×103千克。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 ρ=m/V ;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