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丙醇结构式CH3CH(CH3)CH2OH,即异丁醇;异丙醇CH3CH(CH3)OH,所以异丙醇比二甲基丙醇(异丁醇)少一个碳原子。
异丙醇:正丙醇的同分异构体,别名二甲基甲醇、2-丙醇。混丙醇:是正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物。
异丙醇,化学名二甲基甲醇或2-丙醇,CAS号67-63-0,结构式为C3H8O。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气味类似乙醇。相对分子量60.095,熔点17摄氏度。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水,溶解多种有机和部分无机物。具有低毒易燃特性,与水共沸,常温下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易爆炸。毒性约为乙醇两倍。
分子式是C3H8O。2-丙醇是系统命名法。异丙醇是习惯命名法。异丙醇,有机化合物。别名二甲基甲醇、2-丙醇,行业中也作IPA。它是正丙醇的同分异构体。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异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

-甲基丙醇,又称异丁醇,拥有国标编号33552及CAS号78-83-1。其分子式为C4H10O或CH3CH(CH3)CH2OH,呈现无色液体状,具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为74,蒸汽压在17℃时为0.13kPa,闪点为27℃。熔点达到-47℃,沸点为155℃,能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溶剂混溶。
-甲基丙醇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H3CH(CH3)CH2OH 。
-甲基丙醇是一种对人体存在潜在健康危害的化学物质。其主要的侵入途径包括吸入、食入及经皮吸收。一旦吸入2-甲基丙醇,人体的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将遭受强烈的刺激性伤害。这种刺激性可能导致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进而引发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严重时甚至可致死。
1、身体防护方面,穿戴防酸碱工作服是必要的。工作服的选用应考虑到2-甲基丙醇的特性和可能的接触方式,以确保身体不受其侵蚀。对于手部防护,橡胶手套是最佳选择。它们能有效隔绝2-甲基丙醇与皮肤的接触,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此外,工作现场应严格禁止吸烟,以防止火灾或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2、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4、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功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甲基丙醇,作为低毒类物质,其急性毒性主要体现在大鼠和兔的经口与经皮暴露上。大鼠的LD50值在400至800mg/kg之间,兔的LD50值为500mg/kg。微生物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大鼠通过口服用药,总剂量为29mL,观察495天后,发现出现肿瘤现象,比例为3/19。
不一样,2甲基2丙醇是C4H10O ,2甲基2丙醇也叫叔丁醇,无色透明液体或无色结晶,易燃会爆炸。2甲基丙醇是CH3CH(CH3)CH2OH ,2甲基丙醇也叫异丁醇,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用作防腐剂等的化学物质。他俩的含碳量也不一样。
将丙醛和丙酮通入NaOH溶液中,分别转化为1-丙醇、2-丙醇和2-甲基-2-丙醇。 对转化后的醇进行催化氧化处理。丙醛转化为丙醛,丙酮转化为丙酮,而2-甲基-2-丙醇无法催化氧化。 将处理后的物质通入银氨溶液并加热。若出现银镜,表明为丙醛。 将剩余的两种物质通入一碘甲烷中。
-甲基-2-丙醇被归类为微毒物质,相较于其他丁醇,它具有更高的毒性和麻醉性。它的嗅觉阈值浓度为21毫克每立方米(mg/m3),这意味着在工作环境中,允许的最高浓度为300毫克每立方米,以确保员工安全。
-甲基-2-丙醇,又称叔丁醇和三甲基甲醇,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英文名称为tert-Butanol,其分子式为C4H10O,表示这种醇类化合物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它的分子量为74克/摩尔,这个数值反映了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总和。
作为有机合成的中间体,2-甲基-2-丙醇是生产叔丁基化合物的关键原料,例如,它可以转化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叔丁基苯酚和叔丁胺,这些产品在合成药物和香料过程中不可或缺。特别地,通过叔丁醇脱水,可以制得高纯度的异丁烯,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丙醇转化为丙醛,2-丙醇转化为丙酮,2-甲基-2-丙醇则不能进行催化氧化。最后将经过处理的物质分别通入银氨溶液并加热,若有银镜出现则说明是丙醛,再将剩下的2种物质通入一碘甲烷中,若发生碘仿反应,则说明该物质是丙酮,则剩下的物质则为2-甲基-2-丙醇。由此可以推出3种物质各为什么。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
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400~800mg/kg(大鼠经口);500mg/kg(兔经皮)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致癌性:大鼠经口,0.21mL/次,2次/周,总剂量29mL,观察495天,致肿瘤(3/19)。生物效应:在一般环境中,并于异丁醇浓度的定量数据,几乎没有。
异丙醇 别名: 二甲基甲醇;2-丙醇,行业中也作:IPA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
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400~800mg/kg(大鼠经口);500mg/kg(兔经皮)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致癌性:大鼠经口,0.21mL/次,2次/周,总剂量29mL,观察495天,致肿瘤(3/19)。生物效应:在一般环境中,并于异丁醇浓度的定量数据,几乎没有。
-甲基-2-丙醇被归类为微毒物质,相较于其他丁醇,它具有更高的毒性和麻醉性。它的嗅觉阈值浓度为21毫克每立方米(mg/m3),这意味着在工作环境中,允许的最高浓度为300毫克每立方米,以确保员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