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计法: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 =1 103Kg/m3)。 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法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
3、初中物理密度公式的三种转换方法如下:从密度转换为体积:当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需要计算体积时,可以使用公式V = m/ρ。例如,一个质量为200克,密度为5g/cm的物体,其体积为V = 200g / 5g/cm = 40cm。
4、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例如,铁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换算成克/厘米^3即为8克/厘米^3。换算过程遵循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单位变小则数值变大,反之亦然。
1、基本题: 水的密度是0×10^3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8:9。 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的体积是乙球体积的2倍,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1/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1:1。
2、玻璃瓶的容积。(2)合金滚珠的总质量。(3)合金滚珠的密度。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
3、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选项A忽略了体积可能的变化,选项B忽略了质量可能的变化,而选项D错误地将密度与体积的关系颠倒了。在一次急救中,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8千克/米3。
4、液体的密度;(2)容器的质量。解析:这是一道在实验探究的基础设置的相关数字处理的计算题,把两次的体积相减就是增加的体积,把两次的总质量相减就是增加的质量,再把增加的质量除以增加的体积就是液体的体积。
5、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头的重力G 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放进石头。
6、密度p=m2/v=0.4/[0.5*10^(-3)]=0.8*10^3kg/m^3 所以是酒精。 体积是30cm3的铝球,质量是27g,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实心,则质量是m=pv=7*10^3*30*10^(-6)=81*10^(-3)kg=81g27g 所以是空心的。
1、这类题型,木块在液体里浸没了几分之几,木块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2、因为漂浮在水上,所以浮力等于重力,用五分之三的体积乘水的密度再乘以10n/kg.得出浮力,也就是重力,再用重力除以10n/g得出质量,再用质量除以木块体积就得出木块密度了。
3、在水中,木块露出了总体积的五分之二,这意味着它有五分之三的部分浸入水中。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木块的密度与水的关系。由于木块漂浮时,其密度等于它所排开水的密度,因此木块的密度是水的五分之三。进一步计算,假设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那么木块的密度就是0.6克/立方厘米。
4、本案例中,露出五分之二体积,说明浸入水中的部分占五分之三体积。 关于木块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木块之所以能在水中漂浮,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猪宝宝的密度为:ρ=m/V=78kg÷(2×10-4m3)=9×103kg/m3 查表得:猪宝宝可能是由铜制成的。
一个容积V0=500cm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6×103kg/m3)求:(1)瓶中水的体积V1。
方法一 设16g混合气体中含xmolCOy mol水蒸气。解得:x=0.1, y=0.4 方法二 分析下列框图 向固体Na2O2中通入16gCO2和H2O且完全反应,为何固体只增加6g?原来是因跑掉O2之故。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放出O2为16-6=8g。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涉及大量概念和公式,需要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例如,概率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期望、方差等,以及数理统计中的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知识点。培养解题思路:考研数学的核心在于解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不例外。
根据周考或月考成绩,进行查漏补缺,对不会的知识点做专题突破训练!定期复习学过的知识,加深记忆,定期分析自己的错题本,加深解题思路。物理试验千万别觉得“就是玩_。要把器材、目的、原理、操作、计算、结论全记住自己动手有助于记忆。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常用思路方法 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