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1:F2应该为3:1 因为木块3/4 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无形变。说明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浮力等于所排开水的重力。即 ρ水gV排=mg 又有 V排=1/4V木块 推出 ρ水gV木块=4mg(这也就是木块完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而此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F1为:木块所受浮力减去木块的重力。
2、你说用你现在能懂的知识解,那你能告诉大家你的知识懂到哪了?你说不要用到K,那你是否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它被拉长的那段长度成正比?就当你知道吧,要不没法解。设p1为水的密度,p2为木头的密度,木头重量为G。则G=p2*V。
3、△F浮=1N,浮力由4N变为5N,由F=pgv,浸没体积由五分之二变为,进入深度由4cm变为5cm。弹簧伸长1cm,所以物体上浮1cm。物体浸入深度变化量1cm=液面高度增加量 cm-物体上浮量1cm,所以液面上升2cm。即△h=2cm △P=pg△h=200Pa。
4、2Mg :因为弹簧正好在原长时小球恰好速度最大,所以有qE= mg,小球在最高点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小,则k x =Mg,此时小球受力如答图所示,所受合力为F=mg+k x =qE, 由以上三式得小球的加速度 。
5、弹簧弹力、容器壁的弹力,三者合力为零,根据几何关系可求弹簧对小球的弹力为mg,所以A错误;把容器、小球、弹簧视为一整体,在水平方向没有运动趋势,故B错误;容器和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平衡方向竖直向上,故C正确;因kx=mg,可求弹簧压缩量 ,故原长等于R+ ,所以D正确。

分析: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 S=G/S=ρgV/S=ρgSh/S=ρgh。由此导出式可知,截面积不变的正方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与正方体的体积、受力面积、重力大小均无关,只与物体的高度、密度有关。使用该导出式和压强的定义式p=F/S可顺利求解。解 设甲的边长为a甲,乙的边长为a乙。
解:(1)木块受到的浮力F 浮 =G 排 =m 排 g=0.075kg×8N/kg=0.735N 。
将边长是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其上下表面与水面平行,下表面距水面6Cm。
千克×10牛/千克=6牛。∵实心正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木块上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而下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F=F浮=6牛,∴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p=F/S=6牛÷(0.1米×0.1米)=600帕。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600帕。
A,C.如果是漂浮的话重力等于浮力=50N,如果浸没的话,重力或=浮力=50N,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A选项都是正确的,而且浸没的状态时,小球的质量大于等于50g,浮力等于排水重力,可以算出排水体积是50毫升即50立方厘米。
选A。由m=ρV可得,因为m相同,ρ木ρ铁,所以V木V铁,所以S木S铁。再由P=F/S可得,因为F相同,S木S铁,所以P木P铁 选B。由P=F/S,F不变时,S越大P压强越小,所以要增大面积。选B。
1、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000Pa (2)求木块A的密度: 2/3*10^-3Kg/m^3 (3)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1,在原图上画出此时水面的大致位置:比原图上的木块上面高一些。
2、所以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F2等于木块的重力。
3、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木块密度0.5g/cm3(或500kg/m3)(2).如图,后边液面比前面高就可以了,高多少由弹簧决定 (3).在(2)中物体受到的力有向上:浮力(两倍重力大小);向下:重力+F1。所以F1=mg 当物体完全离开水面,受到的力向上:弹力F2;向下:重力。
4、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2,物体B的质量是320g,体积是40cm3。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
5、△F浮=1N,浮力由4N变为5N,由F=pgv,浸没体积由五分之二变为,进入深度由4cm变为5cm。弹簧伸长1cm,所以物体上浮1cm。物体浸入深度变化量1cm=液面高度增加量 cm-物体上浮量1cm,所以液面上升2cm。即△h=2cm △P=pg△h=200Pa。
6、浮力大小的测量。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就是物体在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F。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3)浮力的计算。
求木块A的密度: 2/3*10^-3Kg/m^3 (3)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1,在原图上画出此时水面的大致位置:比原图上的木块上面高一些。
你好!设木块的体积为V依题意得:pgV=G+F,根据阿基米德原理G=3/5*V*pg,综上可求V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你能打这么多说明你很想学好,可是这种答案符号不好打。我给你思路吧,对于浮力的题,抓准题中的二个关键词:漂浮和悬浮,这两种状况也就是平衡,当一个物体平衡了G=F浮力。 抓准这个,什么浮力题都行,你要是实在想知道这个题,加我吧。打字很难打出来的。
步骤:①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vo;②用线拴住木块,将木块放入量筒里的水中,待木块静止时,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v1;③用一根细铁丝对木块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木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v2。计算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ρ水(v1-vo)/(v2-vo)。
1、计算出木块的密度ρ=m1/V木。(8)为了实验更精确,可以重复3~7步骤,取平均值。
2、总的来说,木块的密度为0.6×103千克/立方米,这一特性赋予了木块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3、初中物理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释义 木块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木块的质量,通常用千克/立方米(kg/m)来表示。木材的密度因树种、树龄、生长环境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硬质木材的密度较大,软质木材的密度较小。木块的密度对于木材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4、木块的密度ρ木=m木/v木=ρ水(v1-vo)/(v2-vo)。计算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ρ水(v1-vo)/(v2-vo)。
5、步骤如下: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出小木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放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刻度Ⅴ1。将小木块放入量筒中的水里,用细铁丝将小木块压入水中,使小木块上表面刚刚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Ⅴ2。
1、步骤如下: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出小木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放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刻度Ⅴ1。将小木块放入量筒中的水里,用细铁丝将小木块压入水中,使小木块上表面刚刚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Ⅴ2。
2、用量筒装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将木块放到水里,由于木块密度比水小会浮起,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2 用细铁丝轻轻按住大木块,让水刚好淹没木块。
3、方案用天平称出小木块的质量M,用刻度尺量出小木块的边长,求出小木块的体积V来。密度就求出来了。方案用天平称出小木块的质量M,然后把大头针固定在小木块上,在量筒里装忙清水,记下最初的刻度。
4、步 骤 (1)取一小木块,用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3)用大号缝衣针将木块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此时的体积为V2;实验表达公式 : ρ=m/(V2-V1)不明可追问。
5、解实验步骤如下:用案秤测出木块的质量m木。把烧杯装满水,用细针将木块按入水中,收集木块排开的水,测出木块排开水的质量m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