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规律: 除卤代烃密度大于水外,其它有机物密度一般均小于水。 需要注意的是,一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密度自然小于水。具体实验方法: 观察浮沉:把一滴有机物滴到一杯水里面,观察其浮沉情况。 浮在水面上:说明有机物的密度小于水。 沉到水底:说明有机物的密度大于水。
2、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有机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低级酯、一氯代烃、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
3、要辨别有机物和水的密度大小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有机物浮于水面,则有机物的密度比水小;第二种,有机物和水互溶,则有机物的密度与水相近;第三种,有机物在水面下,则有机物的密度比水大。将有机物和水倒入同一容器,第三两种情况有机物和水同在可看到明显分层现象。
4、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该有机物的密度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水。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均为理论分析,实际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谨慎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验证。由于本人未进行具体实验,上述内容可能存在错误或不足,请读者自行斟酌并谨慎参考。
5、如果有机物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大于该有机物;如果有机物沉入水底,说明水的密度小于该有机物;如果有机物在水中悬浮,则说明两者的密度大致相同。
6、一般一元醇的密度小于水,多元醇因为可以行程较多的氢键,所以密度较大,如甘油。羧酸,要知道乙酸的密度就大于水,所以一般羧酸的密度大于水。其它的有机物,还要知道几个就可以了。酚,苯酚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一般的酚都大于1。硝基苯,大于水,所以所有的硝基化合物密度大于1。
对于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密度小于水,而硝基苯的密度则大于水。这是由于硝基苯分子中的硝基增加了分子的极性和体积,导致密度大于水。总结来说,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结构紧密相关,主要受分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体积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机物的性质。
要辨别有机物和水的密度大小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有机物浮于水面,则有机物的密度比水小;第二种,有机物和水互溶,则有机物的密度与水相近;第三种,有机物在水面下,则有机物的密度比水大。将有机物和水倒入同一容器,第三两种情况有机物和水同在可看到明显分层现象。
比较有机物的密度,要考记忆的,尤其对于常见的物质,没有什么全面的判断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有机物,尤其是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密度越小; 液态烃的密度比水小,有些液态的酯的密度也比水小,而像四氯化碳、氯仿、溴苯、硝基苯、二硫化碳、溴乙烷后的溴代烷等密度比水大。
密度小于水的:所有的烃如苯,所有的一氟代烃,所有的一氯代烃,所有的饱和一元脂肪醇如乙醇,所有的饱和一元脂肪醛如乙醛,所有的酯如乙酸乙酯。密度大于水的:所有的一溴代烃如溴乙烷和溴苯,所有的一碘代烃,所有的多卤代烃如氯仿和四氯化碳,多元醇如乙二醇和甘油,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
1、烷烃由C和H组成,而水由O和H组成,等质量的烷烃跟水相比,烷烃的原子数更多,换句话说烷烃的体积就更大,根据密度公式p=m/v可知烷烃的密度比水要小。
2、HO,所以烃类化合物通常都比水的密度小而如果烃中的H被卤素原子取代,那么该物质的密度就比水大。(注意:一卤代烷中,氟代烷、氯代烷的密度小于水;溴 代烷、碘代烷都大于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密度都大于水,三氯甲烷的密度为489,四碘甲烷的密度为32,可能是最大的。
3、烷烃是一类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有机分子,它们的密度普遍小于水。这是因为烷烃分子通常比水分子更轻,且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这使得烷烃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通常会形成油状液体,如汽油和煤油等。烷烃的密度与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有关,较大的分子通常比较小的分子密度更高。
4、没有规律的。不过有经验:醇、高级脂肪酸一般密度比水小。烷烃、烯烃、炔烃、苯密度都比水小。但其他物质就不好说了。要是考试的话,记住几个常见的就行了。
5、甲烷、乙烯、苯分子式分别为:CHC2HC6H6物理性质:均为不溶于水的物质,密度比水小。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一般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化学性质:甲烷:可以和卤族元素的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如:在光照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和燃烧反应。

HO,所以烃类化合物通常都比水的密度小而如果烃中的H被卤素原子取代,那么该物质的密度就比水大。(注意:一卤代烷中,氟代烷、氯代烷的密度小于水;溴 代烷、碘代烷都大于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密度都大于水,三氯甲烷的密度为489,四碘甲烷的密度为32,可能是最大的。
首先,醇类(如乙醇)的密度通常小于水,这是因为醇分子的极性较弱,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导致醇的密度小于水。接着,卤代烷类(如氯仿)的密度大于水。卤代烷分子中的卤素原子增加了分子的体积和密度,使得卤代烷的密度高于水。酯类(如乙酸乙酯)的密度也小于水。
苯酚、CClCHClCH2Cl溴化物、碘化物、芳香族醛酮、甲酸 ——密度1;附:因为没有环的牵制,链状化合物排列较松散,所以链状比环状密度低些。
1、设p水为水的密度,p物为物体密度,浮力f=p水gv,重力=p物gv 。由于空气密度很小,空气浮力忽略不计。空气中的重量等于重力。水中重量=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减去水中的重力可求出浮力。用浮力可求出体积。由空气中的重力求出质量。
2、向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把物体放入量筒,使漂浮,读出这时量筒的示数V把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这时量筒的示数V计算固体密度:ρ=ρ水(V2-V1)/(V3-V1)。
3、从而计算不同位置的密度。第三,如果你测量的是液体密度,可以使用借助物块浮力法。就是先将测力计牵挂砝码m浸没入液体中,读出示数F,则:F浮=m-F=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物体体积,可以以此得到密度。第四,如果是气体可以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计算气体相关参数,利用化学计算得到密度。
4、m2-m1)克,体积=质量/密度=(m2-m1)克/1克每立方厘米=(m2-m1)立方厘米;牛奶的体积=水的体积=(m2-m1)立方厘米 牛奶的质量为(m3-m1)克,牛奶的密度=质量/体积=(m3-m1)克/(m2-m1)立方厘米;总的思路:先测水的体积(等于牛奶的体积),再测牛奶的质量,再算密度。
5、因为竖直壁厚度不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杯子泡在水里时,受到的力只有浮力和杯底部分的重力。那么实验就很方便了:把杯子泡在水里,因为侧壁几乎没有重力,所以是垂直入水漂浮。量出浸泡深度L1。把杯子泡在橄榄油里,仍然是竖直漂浮。量出浸泡深度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