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通常可以用干密度来表示岩石的天然密度?

1、释文:岩石的密度与岩石组成矿物及岩石的结构有关。按岩石含水状况不同而分岩石天然密度和干密度。一般用直接测量方法量出岩样的体积V,称出原岩样或烘干岩样质量g,按下式计算密度γ(克/厘米3)γ=g / V。[1]岩石由固体,水,孔气等三相组成。

2、天然密度是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干密度是排除水分后的质量,而密实度是衡量土壤紧密程度的指标。天然密度和干密度是基本的物理性质参数,而密实度是通过施加外界力量使土壤紧密排列的程度。它们的区别可以详见我下面整理的这个表格。土的天然密度、干密度和密实度各具特点。

3、相互关系。岩石的天然密度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岩石的干密度是指岩石孔隙中的液体全部蒸发,试件中仅有固体和气体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两者的关系为相互关系,天然密度决定干密度。岩石的密度与岩石组成矿物及岩石的结构有关。按岩石含水状况不同而分岩石天然密度和干密度。

4、天然密度(Natural Density):也称为体积密度或质量密度,是指土壤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它表示了土壤的单位体积固体的质量大小,以 g/cm 或 kg/m 为单位。天然密度不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排列状态的影响,代表了土壤颗粒本身的密度。

5、一般情况下,岩石的热导率随压力、密度、湿度的加大而增高,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但地壳上部的温度和压力对岩石的热导率的影响极小。除矿物成分外,岩石的孔隙度和湿度对其热导率有较大影响,一般随孔隙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6、土的天然密度大;土的天然密度:土的总质量与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天然密度;土的干密度:干土质量与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干密度;土的总质量大于干土质量,故土的天然密度大。

岩(矿)石的密度和磁性

1、在磁法勘探中,岩(矿)石的磁性通常用磁化率、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来表示。其中,用磁化率和感应磁化强度表征岩(矿)石被现代地磁场磁化而具有的磁性,可表示为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T0为地磁场磁感应强度;Mi为感应磁化强度;κ为岩(矿)石的磁化率。

2、从岩石类型来看,花岗闪长岩(许村、休宁岩体除外)具有中等磁性,花岗岩则为无(微)磁性。

3、变质程度的加深,岩石的密度明显增大,其磁性也有一定的增长。中生代的酸性岩浆岩,其密度和磁性基本上相当于浅变质的沉积岩类。而盖层的岩石基本上无磁性,其密度随岩性而变化,并且随着地层时代的变老有显著的增大,从新生界的2~2g/cm3到中晚期元古界的7~72g/cm3(贺绍英,1983)。

岩石密度

1、石英砂岩的密度范围是6至71克/立方厘米。1 砂岩的密度范围是2至0克/立方厘米。

2、一般来讲,金属矿石具有较大的密度,其变化范围是5~0g/cm3;大部分非金属矿石的密度值较小,岩石的密度在2~5g/cm3之间(表3-3-1)。表3-3-1 常见岩石的密度 沉积岩 沉积岩密度的变化范围是2~0g/cm3,常见值为7~7g/cm3。

3、岩石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用ρ表示: 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 式中:ρ———密度(g/cm3); m———质量(g); V———体积(cm3)。 岩石的密度与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孔隙度以及它所处外部条件有关。 岩浆岩的密度与化学成分有直接关系,总体讲由基性岩到酸性岩密度减小。

4、在金属矿区,岩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增高,岩石的密度就增大。矿区花岗岩的密度有的就高达7克/厘米3以上。矿物的密度是由构成该矿物各元素的原子量和矿物的分子结构决定的。岩石按其磁性的不同可分为3类:反磁性矿物,如石英、磷灰石、闪锌矿、方铅矿等。磁化率为恒量,负值,且较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