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方程如下:CH3OH + C2H5NH2→CH3NHC2H5 + H2OCH3OH + CH3NHC2H5→(CH3)2NC2H5 + H2O也可以采用二甲胺为原料,与乙醇进行脱水反应,同样可得到N,N-二甲基乙基胺。
中国目前多用。羰基合成法国外研究将三甲胺和一氧化碳进行羰基化合成,生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反应中用铁;钴;镍的碘化物或溴化物作催化剂。精制方法:将工业品用固体氢氧化钾或氧化钙处理后蒸馏。
ND一般是通过甲酸和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氛下反应得到的。具体操作时,将甲酸缓慢地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过程中同时加入醋酸,反应完成后用乙醇将沉淀洗净即可。
二者反应后可得粗制产物,未反应的二甲胺加热逐出回收,剩余物经减压精馏,可获得精制产物;(2)以二甲胺和氯乙醇为原料,二甲胺经水吸收后,缓慢加入氯乙醇,反应完成后,加热逐出二甲胺回收,经减压精馏精制得到产物。
1、一种新型双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已取得专利。该表面活性剂是以亲水性的单酯二氯丙烷为联接基团的新型亲水柔性间隔基的双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
2、二硫键是由一条多肽链内或二条多肽链中的2个半胱氨酸残基经脱氢氧化生成,二硫键遇到还原性的化合物,比如GSH、还原型抗坏血酸等,二硫键被变成两个半胱氨酸从而断开。二硫键通常由两个硫醇基团耦合而成。
3、在实验室中,如果需要破坏RNaseA的活性或者分离RNaseA的不同结构域,可以使用DTT来去除二硫键。
4、DTT的作用是DTT可用于阻止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DTT对蛋白的影响是DTT也可以对蛋白质中二硫键进行还原。DTT是DL-Dithiothreitol的缩写,中文名为二硫苏糖醇。
5、氧化钙与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能快速溶解细菌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从而杀死池中的病原体和残留于池中的敌害生物。由于价格低廉,大量用于清塘和疾病预防。
6、一般是在粗面内质网内生成,每形成1个二硫键,需要一对-SH(巯基)脱氢生成-S-S-(二硫键)。反应共脱去2个H原子,为氧化反应。
1、CH3CH2CH2CH2)3N。碘化二甲基二乙基铵的结构式为CH3CH2CH2CH2)3N,结构式是表示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是一种简单描述分子结构的方法。
2、最后,在其中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之间的键上添加一个碘(I)原子。这样就完成了碘化二甲基二乙基胺的结构式。
3、C4H11N。根据查询氯化二甲基二乙基胺相关信息得知,氯化二甲基二乙基胺结构式C4H11N。胺的通式是R3N或R2NH或RNH2,二甲基乙基胺就是一个氮原子上面连上2个甲基和1个乙基、分子式C4H11N。
4、二甲基(乙)酰胺的化学式是:C4H9NO,分子量:812;二甲基(甲)酰胺的化学式是:C3H7NO;分子量:710,两者的构成组分相差1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
滤液去蒸馏,先回收未反应的二甲胺,最后收集104~106℃的馏分,即N,N-二甲基乙二胺。含量大于97%,收率大于75%。
化学名:1-甲基-4-(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亚基)哌啶盐酸盐倍半水合物盐酸赛庚啶为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作用强于马来酸氯苯那敏,并有抗5-羟色胺及抗胆碱作用。临床用作抗过敏药。
扑尔敏、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均属于抗组织胺药类抗过敏药物。
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及其他过敏反应介质(如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的释放,产生抗过敏效应,如色甘酸钠、黄芩苷等。
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有头痛、口干、嗜睡,严重的话可能会诱发青光眼,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
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常见的具有抗过敏特性的中药:荆芥:有发汗解表,宣毒透疹,和血止血作用,用于风疹痒疹、疹出不透、疮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