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彗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种特殊天体,它们的轨道形状非常扁长且倾斜,大多数时间彗星都距离太阳非常远,有时可达几百甚至几千天文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彗星看起来只是一团直径约10多千米的冻结“脏雪球”,即使使用强大的望远镜也难以发现它们。
2、彗星属于太阳系中小天体一类,它的外表非常奇特,看起来就像云雾一样。星的表面由冰块、干冰、尘埃、氨气、岩石等物质构成,体积并没有固定的大小,而因为彗星在接近恒星时会产生扫帚一样的彗尾,也被叫做扫帚星。彗星属于小天体类 彗星属于太阳系中小天体一类,它主要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构成。
3、彗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这一类天体。彗星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彗核主要由冰物质(如水冰、二氧化碳冰等)和尘埃构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的辐射作用,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形成彗发,并且在太阳风的吹拂下形成长长的彗尾。
4、彗星既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它们是太阳系中小型的天体,主要由冰、岩石和尘埃组成,并沿着高度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行。首先,彗星不是恒星。恒星如我们的太阳,是巨大的、发光的天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它们通常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它运行。
5、彗星是什么? 彗星是在进入太阳系时,其亮度和形状会随着与太阳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具有云雾状的独特外观。 彗星由三部分组成:彗核、彗发和彗尾。彗核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在彗星接近恒星时,这些物质会升华,形成朦胧的彗发和由稀薄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1、由于彗星公转轨道又扁又长,因此地球上的人们很少看到它们。(对 )虽然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在地球上固定的地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的图像是基本不变的。( 对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2、大部分彗星的轨道又扁又长,与大行星接近圆形的轨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扁又长。在远离太阳的大部分旅程中,彗核被零下200多摄氏度的低温冻成不发光的冰疙瘩,加上又只有十几千米大小,所以地球上的观测者是无法观看到他们的。
3、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一面自转,一面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 3 围绕太阳运行的、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天体叫做彗星。轨道又扁又长,在地球上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哈雷彗星,76年) 3 当太阳周围众多的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
4、轨道又扁又长,在地球上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哈雷彗星,76年) 3 当太阳周围众多的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 3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太阳比地球大,地球经月球大,宇宙比银河系大,银河系比太阳系大。
1、彗星核的表面是由凝结成冰的水加上干冰、尘埃、氨和岩石混杂而成。
2、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彗星因其独特的形态被赋予了“扫帚星”的称号,象征着不祥之兆。人们相信,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或皇权的衰落。然而,现代天文学揭示了彗星的真实面目。彗星是太阳系中一种常见的小天体,主要由冰、尘埃和岩石构成。
3、慧星,也称为彗星,是一种小型的太阳系天体,通常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它们以高度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每当接近太阳时,慧星就会变得更加明亮,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是由于太阳的辐射和热量使慧星表面的物质升华并反射阳光所致。慧星的存在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4、而在1845年11月份已经可以看到比拉彗星了,略使人觉得比拉彗星面目有变的是:彗核上有个突出部分。而到了1846年1月13日,令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大为惊奇的现象发生了,比拉彗星一分为二了!分出的部分最初又暗又小,不久就越来越亮了。这两颗彗星,继续在空中遨游,每一颗都有各自的彗核和彗发。
5、在国内,有过“扫帚星是灾星,它的出现是灾荒、瘟疫、战争的预兆”这样的迷信传说。
6、热量将使彗星的冰层很容易变成气体,太阳辐射线使这些气体形成尾状结构。然而,目前最新发现的这些新生星体突然出现于较温暖的小行星带中,并很可能起源于该区域,这一点令天文学家非常惊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行星科学家吉姆-斯科特(Jim Scotti)说:“我们仍在努力揭开它们的真实面目。
哈雷彗星从东向西运行的原因是其公转轨道是逆向的。具体来说:公转轨道特性:大多数彗星沿着与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相似的方向绕太阳运行,但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并且其运行方向与大多数彗星相反,即从东向西。
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期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
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比如哈雷彗星就是从东向西运行的。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但由于主行星的引力作用和非重力效果的影响,它的周期会发生变化。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而且偏心率较大。
哈雷彗星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这些彗星的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较小,绝大多数与行星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顺行),但也有少数例外,如著名的哈雷彗星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约为162°,是一颗逆行彗星。
从地球上看,哈雷彗星是由东向西公转的。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从地球上看,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慧星是一颗被预测出时间而且经证实的大彗星。
1、彗星则主要由冰物质和尘埃组成,当它靠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的热量会使彗星的冰物质升华,形成彗尾,这是彗星很明显的特征,例如哈雷彗星,它周期性地出现在太阳系内,拖着长长的彗尾,与恒星和行星有明显区别。
2、彗星是宇宙中的一种低质量天体,主要由尘埃和冰组成。当它们接近恒星时,会被恒星的引力拖曳出一条由冰块构成的尾巴,在恒星的光线下显得十分壮观。 行星是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它们不会自己发光,而是反射恒星的光。行星可以分为类似地球的不发热行星和像木星那样自身发热的行星。
3、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彗星的质量、密度很小,当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脏雪球”。当接近太阳时,彗星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
1、彗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体积不固定:远离太阳时,彗星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热辐射的作用,彗发变大,彗尾变长,整体体积显著增大。质量极小且结构特殊:彗星的整体质量非常小。彗核是彗星的核心部分,由石块、铁、尘埃以及氨、甲烷、冰块等组成,是彗星最本质、最主要的部分。
2、彗星的主要特点:彗星体积不固定,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大;彗尾最长可达2亿多千米,彗星的质量非常小,彗核是彗星最中心、最本质、最主要的部分,由石块、铁、尘埃及氨、甲烷、冰块组成;彗发由彗核周围的气体及尘埃组成,半径可达几十万公里。
3、首先,彗星的体积并非一成不变。远离太阳时,它们显得渺小而不起眼;然而,一旦接近太阳,彗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明亮区域)会迅速膨胀,彗尾也会变得异常壮观,使得彗星的体积急剧增加。彗尾,作为彗星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其长度可达数亿千米。
4、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彗星核的表面是由凝结成冰的水加上干冰、尘埃、氨和岩石混杂而成。一般彗星是由彗头和彗尾两大部分组成。
5、彗星的本质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没有固定的体积:彗星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但当接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的热辐射和压力作用,其彗发会变大,彗尾变长,使得整体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可达2亿多千米。
6、彗星:有彗核、彗发、彗尾之分。在彗核的引力影响下,一些宇宙尘埃、冰块、颗粒等物质被带动起来,形成彗发、彗尾。轨道为偏心椭圆形,分近日点、远日点,随着寿命的增长逐渐落入太阳系内部,直到沉睡或死亡,成为一颗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