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圈养牛的饲养方法 牛场应该建立在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一定要远离村庄和主干道,可将其建在平坦、向阳、干燥的地方。牛场必须设有养殖区、隔离区和生活管理区,各个区域的相隔距离不能少于50米,同时要设有防疫隔离带或防疫隔离墙。
2、每日定时喂饲2次或3次,其间隔不应少于6小时,每次采食时间为1—1。5小时,月龄小的牛只采食较慢,可适当延长时间。饮水应在喂饲后1小时进行,夏季饮水2—3次,冬季2次,最好饮温水;精料应提前几小时用水调湿,焖软,然后与粗饲料混拌均匀,分批、分次喂给。
3、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酒槽,让牛的活动欲望下降。将公牛分开小群进行饲养,但是对于养殖场地的面积要求较高。牛的饲料中,添加牛立安或者是牛瞌安等饲料添加剂(以牛瞌安为例,每500g与500kg精料混合,搅拌均匀使用,使用前用10-20kg玉米粉进行预先稀释)。在犊牛时期去角。
4、其次场外一定要准备一个水池或者泥池,方便日常不定时的让水牛出来洗个澡,增加水牛的活力。阳光的遮挡一定要做好,水牛是很讨厌炎热的环境的。饲养水牛时大家一定要牢记“草料为主,饲料为补”的要点。日常喂养时大家可以将草料至于饲养地,草料尽量不要斩碎,让其进食的时候自主的咀嚼断最好。
5、另外,网上就有专门卖各种干草料的,直接买回来喂牛也是可以的。传统放养模式 比如村里的老人冬季无法放养,一般在11月份二季稻谷收割时储备一些稻草,稻草是最便宜也最容易买得到的草料,拿到应对冬季两个月的寒冬期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再配合一些米糠,这就是传统放养模式下冬季喂养肉牛的方法。
圈养黄牛相较于放养,具有显著的效率提升优势,能够提前出栏,从而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圈养条件下,黄牛的生活环境更为可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优化饲料配比,进一步提升肉质和产量,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圈养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黄牛圈养的好处:比放养提前出栏,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可以增加养牛利润。黄牛圈养的坏处:圈养的黄牛易生病,对养牛户的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在圈养黄牛时,一定要保证牛舍的干净通风,并做好定期消毒,加强卫生防疫,控制好精料的比例,对患病的黄牛要及时隔离治疗。
圈养,比放养提前出栏,有效提高养殖利润。圈养的黄牛,容易生病,养殖户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圈养牛首先要保证羊舍的干净,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做好防疫,再者要勤于观察羊羔的不良反应,发现有问题的及时隔离处理,还有就是精料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
1、放牧密度。在放牧饲养育成牛的时候,还要注意严格控制好放牧密度。具体的密度标准要根据草场的面积及牧草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是在山区的话,因为牧草资源比较少,因此每组牛群的数量不宜超过50头。相反,如果是在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的话,那么每组则要控制在200头左右。
2、过低易使奶牛排卵紊乱,不易受胎,因此,这阶段应以喂给奶牛品质优良的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类饲料为主,精料为辅。到妊娠后期,适当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可喂2—3千克,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育成牛应以放牧为主,并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对饲料喂量酌情增减。
3、要及时分群。犊牛满6月龄后转入育成牛舍时,公、母应分群饲养,应尽量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牛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