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是指由人类通过化学方法生产或制造、在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具有污染环境、可以造成人体健康或财产损害、动植物危害的化学物质的总称。从法律控制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化学危险物品和农药两大类。
2、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合物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 苯等。
3、专业领域与法律差异在环境专业领域,有毒物质主要针对生物,如重金属超标污水,而有害物质则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有毒物质。例如,粉尘可能对环境有害,但通常不被视为有毒物质。而在法律定义中,危险废物,如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物质,被认为是具有危险特性的有毒物质,比如pH值极端的污水。
4、【答案】:一般来说,对环境造成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 可燃性 由这些物质引起的火情不但会产生大量的热和烟,还会产生粉尘颗粒。(2) 腐蚀性 它们能够腐蚀普通的材料,因此在装盛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特殊的容器。
1、乙炔法 这是20世纪50年代前氯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中国至今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仍采用本法生产氯乙烯。 乙炔转化率97%~98%,氯乙烯产率80%~95%,主要的副产物是1-1-二氯乙烷,它是由氯乙烯与过量的氯化氢经加成反应生成的。
2、主要有两种来源:乙炔法:将乙炔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氯化汞催化而制得氯乙烯。乙烯法:由乙烯加氯制得1,2-二氯乙烷后,再于高温脱去一分子氯化氢,产生氯乙烯。
3、乙烯氧氯化法 现在工业生产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分三步进行(见图):第一 氯乙烯的生产 步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第二步二氯乙烷热裂解为氯乙烯及氯化氢;第三步乙烯、氯化氢和氧发生氧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4、这些聚合反应热通过3种方式散热,但是根据反应釜大小,3种途径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散热: 1)釜夹套冷却水,2)釜内冷水管,3)釜顶冷凝器等。要严格操作技术,始终保持预定反应温度,以保证氯乙烯产品质量。
5、工业上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乙炔法和乙烯法两种。乙炔法是将乙炔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氯化汞催化制得。此法流程简单,转化率较高;乙炔若由电石制得时,耗电量较大,并产生大量废渣,有汞化合物污染。乙烯法是由乙烯加氯制得 1,2-二氯乙烷后,再于高温脱去一分子氯化氢制得。
有机化学第二版__徐寿昌_课后答案.pdf 有机化学-徐寿昌.ppt 附件下载即可。
ABC,主要考虑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因为利于SN1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碳正离子的生成;越是稳定的碳正离子,越容易生成,即次序为叔仲伯甲基。详见《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出版社,P190 ADCB,主要从产物构型反转入手。
相差7kj没错。我们老师说:“书上这个部分有问题,你们注意下。正确的是...”还有你说其他材料上面讲极性还有键长,我比较愚钝,不能理解:a键和e键的区别主要就是空间位阻,难道极性和键长可以不受空间位阻影响?现在手头有本高教版、徐寿昌的《有机化学》第二版。也都说是a键稳定。
虚线表示伸向纸后方的键,用楔形(即你所说的三角形)表示伸向纸前方的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ps。
马氏规则(Markovnikov 规则)凡是不对称的烯烃和酸(HX)加成时,酸的负基X-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H+加到含氢多的双键碳原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