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方法通常有三种:“两头凑法”、“直推法”和“逆推法”。其中,“正推法”从确定的某种原料分子开始,逐步经过碳链的连接和官能团的安装来完成合成过程。
2、第一题,傅克酰基化引入酰基,还原羰基,然后硝化,分离邻位产物。硝基用铁粉,氯化亚锡,硫化钠等还原剂还原后得到产物。第二题,我不清楚你们的教学进度,最好采用新学的反应来做。但我最先想到的是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乙酰乙酸乙酯用乙醇钠拔氢,然后与1,2-二溴丙烷反应,发生烃基化。
3、共5步:1)溴乙烯做成格氏试剂;2)乙炔水合生成乙醛;3)乙烯溴化镁与乙醛加成,随后酸化水解,生成3-丁烯-2-醇;4)仲醇的浓硫酸脱水,生成丁二烯;5)丁二烯与丙烯发生DA反应,得到目标结构—4-甲基环己烯。
1、异丁醛与溴在乙酸下的反应机理为:第一步:溴在乙酸中电离,生成溴离子和乙酸质子。Br2 + 2CH3COOH → Br- + H+ + CH3COO- + HBr 第二步:异丁醛与溴离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异丁酸与乙酸。
2、在乙酸的催化下,溴代异丁酸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宝贵的乙酸异丁酯(CH3CH2CH(CH3)COOCH2CH3),同时释放出氢溴酸(HBr)作为副产物,如同一场华丽的化学交响乐:CH3CH2CH(CH3)COO- + CH3COOH → CH3CH2CH(CH3)COOCH2CH3 + HBr。
3、晚上好,乙酸与异丁醛都是极性溶剂属于物理相似相溶它们不发生聚合反应。不过,在有PVA(聚乙烯醇)存在的水溶液里乙酸倒是可以催化正丁醛或者异丁醛与PVA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VB树脂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这也是一种常用胶体的酸性聚合请酌情参考。
4、不含有α-h的芳香醛(如苯甲醛)在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钾、醋酸钾等)的催化下,与含有α-h的酸酐(如乙酸酐、丙酸酐等)可以进行perkin反应。如苯甲醛。
5、乙醛缩合法在乙醇铝。国外利用异戊二烯原料丰富的优势,多采用此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内科研单位开发的工艺路线均为异丁醛氧化制异丁酸,而后进一。生产技术及其进展 目前,乙酸乙酯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醋酸酯化法 乙醛缩合。
6、酸催化的反应机理: 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α 碳原子失去氢原子形成碳负离子共振杂化物,达到平衡后生成烯醇盐。 碱催化的反应机理: 烯醇盐紧接着与另一分子醛或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形成新的碳 碳单键,得到β 羟基醛或酮。
异丁基溴。异丁烯和溴化氢反应,生成异丁基溴。溴化氢中的氢加成在伯碳上,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叔碳正离子,然后和溴离子结合,形成叔丁基溴,或者叫2溴2甲基丙烷。
会发生反应的,但反应 条件要求较高加热回流。发生加成反应, O CH3-C-CH2CH3 氧的电负性很大,会夺取C的电子,O带负电,HBr中H带正电,H+进攻O,Br-进攻C 得到 OH CH3 C CH2CH3 。
丙炔与水反应,在100摄氏度、稀硫酸和硫酸汞作催化剂条件下,可得丙酮。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先是丙炔与水加成,生成丙烯醇。丙烯醇不稳定,发生分子重排,生成丙酮。
饱和烃一般不发生水解。不饱和烃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也不发生水解。
-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发生有机层的分离。若有机层的分离现象出现,说明待测物为丙烯。 鉴别环丙烷:- 将一小部分待测物或少量氯仿放入一个试管中。- 加入少许溴化银试剂。- 加热试管,观察有无颜色变化。
鉴别出丙炔:向样品中通入银氨溶液,因为丙炔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丙炔银白色沉淀,其余两者没有沉淀,可鉴别出丙炔。鉴别出丙烯:向剩余两种样品中通入溴水,在常温下丙烯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而环丙烷不能,由此可鉴别出丙烯。
首先准备四只洁净的烧杯或小试管,分别放入四种物质,轻微闻味道,有芳香味的是甲苯C和叔丁基苯D,剩下的是环丙烷A和戊烯B先在AB中分别加入少量氯水,褪色的是戊烯,无明显现象为环丙烷。
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可以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如(CH3)2CHBr,溴代异丙烷(异丙基溴);C6H5CH2Cl,氯代苄(苄基氯)。结构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卤代烷,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