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此一般:① 强酸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② 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③ 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 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后两点选择原因下面另议。
2、您好,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1-4之间,是酸性的变色范围,比较适用于强酸滴定强碱,颜色变化明显准确,当滴加强酸进入强碱进行中和时,会随着强酸加入的量进行中和变色,当溶液突然变红,说明,酸过量。相较而言,处在碱性变色范围内的酚酞更适用于强碱滴定强酸。
3、酸碱中和滴定中,强酸与强碱反应PH曲线有一个突变,4~11的PH范围都认为是误差允许的范围。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都可以。但是,如果是强酸与弱碱滴定,终点时,生成的盐显酸性,用甲基橙误差小;而强碱与弱酸滴定,就要用酚酞。不能互用了。否则超过了误差允许的范围了。
4、以氢氧化钠滴定盐酸为例,化学计量点PH值为0,滴定PH值突跃范围约为3—7。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1—4,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是4—2,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
对于甲基红的处理,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氧化还原、光解等。其中,吸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利用吸附剂将甲基红吸附下来,然后进行处理。氧化还原和光解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或光能将甲基红分解为无害物质。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将甲基红降解为无害物质。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甲基红,是有毒,易燃,刺激,腐蚀,危害环境的化学品,属于第四,六,八类危险化学品。甲基红,为有光泽的紫色结晶或红棕色粉末,溶于乙醇和乙酸,几乎不溶于水。
甲基红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分子结构上有一个羧基,可以用碱去除。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酚酞的PH变色范围是8—10,甲基橙的PH变色范围是1—4,甲基红的PH变色范围是4—2,因此应选用酚酞指示剂,而不选用甲基橙和甲基红,否则滴定终点会提前到达。
甲基橙和甲基红的变色范围都低于pH8,所以都不符合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即滴定终点的误差会很大,测定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此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0~6)。
因为在滴定终点时,生成醋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而显碱性,故选用在碱性环境中变色的指示剂,以减小误差。
强酸滴定强碱时,终点pH= 终点pH突跃范围一般在 5 到 8 个pH单位。所以任何酸碱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在pH= 4到10 都可以用。使用酚酞和甲基橙只是为了方便。主要是这两种指示剂制备方便,又很稳定。属于一般实验室里的常备指示剂。
强酸滴定弱碱,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呈酸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1-4,误差较小,而强碱滴定弱酸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酚酞变色范围8-10,用酚酞作指示剂误差较小。而强酸和强碱反应后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用甲基橙和酚酞就都可以了。
1、强酸滴定强碱时,终点pH= 终点pH突跃范围一般在 5 到 8 个pH单位。所以任何酸碱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在pH= 4到10 都可以用。使用酚酞和甲基橙只是为了方便。主要是这两种指示剂制备方便,又很稳定。属于一般实验室里的常备指示剂。
2、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3、甲基红pH变色范围4(红)~2(黄),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在1以下是红色,在4以上是黄色,在1到4中间是橙色。而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2时为红色的醌式结的,变色范围是2~0。
4、三)强酸滴定弱碱:HCl 滴定NH .H O ,PH24-3 ,计量点PH28 ,选甲基红、溴甲酚绿 。(四)强碱滴定多元酸:两个计量点,用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合指示剂。注意事项 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像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5、红色 4 橙色 2 黄色,如果是用碱滴酸,则就不能用甲基红,因为由红色变至橙色不易察觉,但反之用酸滴碱就可以,因为是由浅色变至深色。石蕊由于颜色太深,再加上蓝色和紫色太深难以区分,所以一般酸碱滴定不用石蕊,特别是酸滴碱。碱滴酸也不太合适,因为由红色变至紫色也不够明显。
6、甲基红变色不明显 一般不使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更多用的是甲基橙 中和反应的PH是有突跃范围的,只要该中和反应的突跃范围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则可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