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你认为黄河的泥沙有多少?

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平均每年高达1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5千克,相当于1吨黄河水里面就有35千克泥沙。中游黄土高原是泥沙主要来源,特别是黄河中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孟津,这一段黄河水中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每立方米128千克。

最高的年平均每立方米有391千克,暴雨时有的地方竟超过600千克。所谓“一碗水,半碗泥”,的确是这样。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16亿吨,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要用16万艘万吨轮,才能把这些泥沙运走。

黄河的含沙量是非常大的,根据之前的数据表示每年最高的含沙量达到了920千克每立方米。

黄河是世界上所有河流当中含沙量最高的一条河流,排在黄河后面的还有尼罗河,亚马逊河等。黄河因为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进黄河的泥沙有16亿吨,相当于长江的68倍,而12亿吨泥沙被带进大海,有4亿吨泥沙就沉积在黄河河道中。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带入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泥砂与泥沙区别

它们的区别在于颗粒大小、成分差异、应用领域方面。颗粒大小:泥砂通常指颗粒较粗的沉积物,粒径较大,一般大于0.063毫米;而泥沙则是指颗粒较细的沉积物,粒径较小,通常小于0.063毫米。

没有“泥砂”这样的写法,正确的是“泥沙”。泥沙,是指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用泥沙的直径来表示,但由于泥沙形状不规则,直径不易直接测定,理论上采用等容粒径,即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直接来表示。等容粒径简称粒径,常用单位是mm。

泥沙跟河沙的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来源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性质不同 泥沙 泥沙,是指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河沙 河沙是天然石在自然状态下,经水的作用力长时间反复冲撞、摩擦产生的。

泥沙是一个统称,从来源看,分成河沙、海沙;泥沙的颗粒有大有小,做建筑用的河沙则有一定规格,太小的或太大的都不行。一般河沙的规格有:河沙4至8目、河沙8至16目、河沙10至20目、河沙20至40目、河沙40至70目、河沙50至100目等多种,所谓的目就是直径1英寸圆形范围内,沙子的颗粒数量。

“沙”与“砂”在中文中虽有相似之处,但其用法和含义却存在细微差别。从词义上理解,“沙”主要指比较细小的颗粒状物质,通常与水或自然相关联,如“泥沙”、“沙滩”或“沙尘暴”。

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每年大约有16亿吨的泥沙流入黄河,其中四分之一的...

1、亿吨的四分之一是4万亿吨,16万亿吨-4万亿吨=12万亿的。由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入黄泥沙的重要来源,对黄河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部分地区甚至引发诸如严重的地面塌陷、地下水系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

2、分率句是:其中四分之一的泥沙沉积在河道中。分率是四分之一。16亿吨是单位“1”。

3、结果为12亿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应用题,由题目可知,每年大约有16亿吨的泥沙流入黄河,其中1/4的泥沙沉积在河道中,用总数量减去积在河道中的,剩余的就是带入海口,根据条件先求出河道数量即可求出。

4、其余4分之三被带入入海口,即16*3/4=12(亿吨)。每年有12亿吨的泥沙被带到入海口。

5、X(1一4分之1)=16X4分之3 =12(吨)每年大约有12吨泥沙被带入到入海口。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