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滴定强碱(如氢氧化钠NaOH)与强酸(如盐酸HCl)时,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会发生变化。在酸性条件下,甲基橙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它呈现黄色。在滴定过程中,随着强碱逐渐加入,酸度逐渐降低,甲基橙颜色会从红色逐渐变为黄色。
2、B 试题分析: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时,它的变色范围是1~4,颜色为红、橙、黄色,开始滴入碱中应为黄色,到滴定终点时应变为橙色,因此变化为由黄变橙,所以答案选B。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
3、滴定终点 ,应该是最接近反应终点的 颜色。甲基橙做指示剂,都是 从两边的颜色向橙色变化,而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是由无色变为浅红, 已经达到了终点。 而强酸滴定强碱时,终点颜色是 红色变无色。
4、碱滴定酸用甲基橙做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由红色变为橙色最后变为黄色,且30秒内不变色。建议:碱滴定酸最好用酚酞。理由:当碱滴酸的时候,甲基橙指示剂颜色由红变黄,终点颜色判定非常不明显,不容易控制。而酚酞是无色变红色,颜色非常好判定。
5、如NaoH滴定Hcl,甲基橙变色范围:红(2)橙(4)黄,当滴入NaoH时,PH增加,颜色改变,对于黄色与橙色,区别不大。而到滴定达终点是当最后一滴NaoH滴下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黄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所以该实验的一个关键就是找出两种离子恰好反应的点,利用反应时pH不断变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理论上,强酸与强碱的反应,最好找pH为7时颜色发生突变的指示剂,但没有这种指示剂,只能找在pH为7附近颜色突变的指示剂。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_1时变红,1~4时呈橙色,pH_4时变黄。检验碱用酚酞现象会比较明显,因肉眼对红色比较敏感。
甲基橙作为酸碱指示剂,在溶液pH范围为1-4时会变色。溶液pH小于等于1时,甲基橙为红色。溶液pH大于1小于4时,甲基橙为橙色。溶液pH大于4时,甲基橙会变为黄色。一般我们记住它的变色规律:红-橙-黄 就好了。
酸碱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变为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变了酸式,引起结构的改变,这就是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当酸式色和碱式色各占一半时,pH=pKHIn (指示剂常数),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甲基橙指示剂的配制 配制 0.1%的甲基橙。称000克甲基橙容于1000毫升脱盐水中,摇均即可。
在碱性环境下,甲基橙呈现黄色。当溶液的pH值大于4时,甲基橙会变为黄色,这是因为甲基橙中的氨基完全去质子化,形成不带电的中性分子。此时,甲基橙的颜色变化已经完全翻转,从红色变为黄色。
由红色变为橙色最后变为黄色,且30秒内不变色。建议:碱滴定酸最好用酚酞。理由:当碱滴酸的时候,甲基橙指示剂颜色由红变黄,终点颜色判定非常不明显,不容易控制。而酚酞是无色变红色,颜色非常好判定。酸碱中和滴定,是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当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滴定强碱(如氢氧化钠NaOH)与强酸(如盐酸HCl)时,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会发生变化。在酸性条件下,甲基橙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它呈现黄色。在滴定过程中,随着强碱逐渐加入,酸度逐渐降低,甲基橙颜色会从红色逐渐变为黄色。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终点确实是pH=7,但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1~4,黄色变橙色的变色点大约是4。此现象属于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反应的等当点不重合,这是正常现象。从pH7到4,从理论上分析,反应中的盐酸要过量,事实上,在常量分析中,盐酸过量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是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点 为pH=4,橙色。
甲基橙作为酸碱指示剂,在pH 1至4的范围内呈黄色。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过程中,甲基橙颜色的变化可以指示反应的进行和滴定终点的到达。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值降低,甲基橙的颜色从黄色变为橙色,最终变为红色。 提供颜色变化信息 甲基橙颜色的变化为反应进程提供了直观的信息。
滴定找的是敲好中和的点,即PH约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约是1到4,红橙黄。盐酸滴氢氧化钠时,被滴溶液为碱性甲基橙微黄色,中和后多滴一点,便会变为橙色。酚酞在PH小于7范围内无颜色变化,不宜使用。碱滴酸,被滴溶液为酸,酚酞无颜色,当达到中和时,多滴一点碱,就会使酚酞变红。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1的变红,pH4的变黄,1-~4的呈橙色。检验碱的话用酚酞现象会比较明显,因为肉眼对红色会比较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