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大概有眼药水瓶那么多的容量,用普通的饮料瓶盖来做对比,大概有两瓶盖那么多。一个矿泉水的瓶盖直径在三厘米左右,高在一厘米左右,那么体积大概有七立方厘米,排除瓶盖儿自身的体积,盛放的液体大概就有五毫升。
有5的长线那一格即是5毫升。因为,这个针管的最大位置是10毫升,且有m字样为证,中间是5毫升,每小格是0.5毫升。所以,有5的长线那一格才是5毫升。
物理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要有估读值。当被测量物体的长度与刻度尺上的刻度线对齐时,估读值应该为0,也就是你说的“加0”。若是没有与刻度线对齐,则会估读一个非零的数。估读是由于被测量数值介于测量工具最小分度值之间某位置而进行估读的。

1、要将1斤药物稀释1000倍,首先需要了解药物的重量和密度。1斤等于454克。假设药物的密度为1克/毫升,那么1斤药物的体积约为454毫升。稀释1000倍意味着将药物体积扩大1000倍,即454毫升乘以1000等于454,000毫升。进一步计算得出,为了达到1000倍的稀释效果,所需总水量为454,000毫升,这相当于454升。
2、在农业实践中,农药的使用浓度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如40%的乐果。这里的40%是指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所谓的“1000倍”,是指使用这种农药制剂与水的比例,具体来说,1斤40%的乐果需要兑水1000斤。将这个比例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加直观。
3、按1000毫升约等于2市斤,则1000毫升(约2市斤)农药稀释600-1000倍,就是(原药2市斤加上600-1000市斤)602-1002市斤。
4、是药品与水的混合比例,如果是固体药剂,就用重量单位,如果是液体药剂就用体积单位计量。如:磷酸二氢钾是固体颗粒,配制时1:1000,用重量单位。1000是水的重量。
粘度:毛细管法、蒽氏粘度法、旋转粘度法、粘度杯法等密度:固体液体不一样, 固体:浸水天平称量,堆积法液体:密度计法,U型管振动法,比重瓶法。
黏度的测定可用黏度计。黏度计有多种类型,本药典采用毛细管式和旋转式两类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因不能调节线速度,不便测定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但对高聚物的稀薄溶液或低黏度液体的黏度测定影响不大;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黏度测定。
当液体在毛细管中因重力作用而流出时遵守泊肃叶定律。对于一支指定的黏度计而言,有n/p=at-b/t (n为粘度,p为密度,a,b为常数,t为时间),式中b1,当t100时,n/p=at,而溶液的密度与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时,则n正比于t。进而可以通过测时间来得到n,继而得到后续所需数据。
1、农药500克约等于4167毫升。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植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其用量通常以重量单位表示。而毫升是液体的容量单位,由于不同农药具有不同的密度,所以农药的重量和毫升之间没有确定的固定换算关系。要确定农药500克是多少毫升,首先需要知道该农药的密度。
2、这个问题有点笼统,如果是100克乳油农药,100克乳油类农药可能会是120毫升--105毫升;如果是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溶性液剂之类的农药,100克农药可能是100毫升或96毫升;需要看剂型和产品参考比重。
3、在使用农药时,了解正确的用药量至关重要。一瓶农药500克,相当于500毫升,而300斤水则约等于150000毫升。在实际操作中,农药的使用需遵循说明书上的兑水比例,因为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稀释要求。例如,如果某种农药的说明书建议1:300的稀释比例,这意味着每300毫升水需要加入1克农药。
4、农药的体积和质量通常通过比重来换算。 对于比重等于1的水,500毫升等于500克,即1毫升等于1克。 对于比重大于1的农药溶液,同样的体积的农药溶液会比水重。 以饱和食盐水为例,其密度为33克/毫升。 农药的浓度和体积需要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比例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