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很简单,先测矿泉水瓶的质量,然后分别测量装满水和牛奶的瓶子的重量,算出水、牛奶的净重,体积相等,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可得牛奶密度。第二个,将烧杯分别称重。一个烧杯放满水称重。将金属块放入满水的烧杯,溢出部分由第二个烧杯接住。分别称重。利用第二杯中剩余的水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至于加多少,我们设需要加x立方米的水,于是质量m=0.6+1000x,单位:千克,总体积v=质量/密度,带入密度1×10三次方kg/m三次方,体积v=x+500*10^-6立方米(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液体混合后所产生的体积变化,也就是说10毫升的水和10毫升的盐水混合后总体积我们认为是20毫升。
3、求瓶内金属的密度。 为测定黄河水的含砂量(即1m3河水中含砂的质量),某同学取了10dm3的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8kg,试计算黄河水的含砂量。
1、浮子法:将待测物体系在一浮子上,放入液体中,通过测量浮子的深度,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密度瓶法:将待测物体放入一个已知密度的瓶子中,通过测量瓶子的重量和容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比重法:将待测物体放入一个已知密度的液体中,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密度计法 - 玻璃杯加水至鸡蛋下沉。- 加盐调整密度,直至鸡蛋漂浮。- 密度计显示盐水密度,即为鸡蛋密度。
3、用浮力求物体密度的方法:称重法:F浮=G-F。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F浮=G-F。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体积:V=F浮/ρg。利用公式:G=mg求质量:m=G/g。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密度:ρ物=G/G-F×ρ液。平衡法:F浮=G物。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刻度:V。
4、测密度的六种方法有称量法、比重杯法、阿基米德定律法、浮力法(一)、浮力法(二)、密度计法。称量法。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计算表达式:ρ=m/(V2-V1) 。比重杯法。
1、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调节天平平衡。将瓶子装适量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子与水的总质量m1。将物体浸没在瓶子的水中,标出此时瓶子中的水位,用天平测出此时瓶子、水与物体的总质量m2,则物体的质量m=m2-m1。
2、- 器材:烧杯、天平和砝码、纯水、盐水、记号笔 - 分析:在没有量筒且无法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时,可以通过等体积的水来间接测量。水的密度已知,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实验步骤: 使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0。
3、测量微小物体的体积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常见需求。传统的测量方法包括排水法、量筒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但这些方法在测量微小物体时往往不够精确。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准确且方便的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密度未知的微小物体。
4、找等体积的两个物体,一个物体的密度己知,称出两个物体的质量,体积相同时,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如果所给固体直接放在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能漂但不能沉,可采取措施使之沉。例如木块在水中不能沉,可用大头针、细铁丝等把它压入水中;也可用密度大于水的固体使其坠入。
5、针压法(或称“压入法)测物质密度 实验材料和器材:不规则ZZ固体块、液体、天平、砝码、量筒、细铁丝或钢针。
6、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如下:准备器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需确保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烧杯:用于盛放待测液体。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砝码和镊子:砝码用于与天平配合测量质量,镊子用于夹取砝码,避免手部污染。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在烧杯中放入适量待测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