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求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谢谢啦

1、将壳聚糖溶于稀乙酸中,用过量的丙酮沉淀,得到壳聚糖乙酸盐,转入带有搅拌的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和异丙醇,边搅拌边滴加氯乙酸的异丙醇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反应数小时,冷却至室温,用稀酸调pH值至中性,用85%甲醇洗涤,干燥,即得羧甲基壳聚糖。

2、壳聚糖一般是从虾、蟹等海洋节肢动物的甲壳中提取的。但在昆虫的甲壳、菌类(如菇类)和藻类细胞膜、及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也有,只是一是含量较低、提取复杂,二是提取收率低,所以不太常见。羧甲基壳聚糖是用壳聚糖为原料,再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

3、O-羧甲基壳聚糖(O-CMC):称取甲壳素5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 NaOH溶液适 量,少量相转移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18℃ 冰箱中碱化1~2 d,滤去NaOH,加入氯乙酸22 g,异丙醇80 ml,少量NaBH4。

4、传统方法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就是羧甲基壳聚糖钠盐或钾盐,即使后续经过处理也会主要以钠或钾盐形式存在,因为以纯的羧酸形式存在是不能溶于水的。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将壳聚糖溶于稀乙酸中,用过量的丙酮沉淀,得到壳聚糖乙酸盐,转入带有搅拌的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和异丙醇,边搅拌边滴加氯乙酸的异丙醇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反应数小时,冷却至室温,用稀酸调pH值至中性,用85%甲醇洗涤,干燥,即得羧甲基壳聚糖。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碱法、酸法、辅酶法和酶法等,主要适用于高分子材料、包材、保鲜膜、化妆品等领域。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含有羧甲基官能团的纤维素衍生物,由纤维素经碱化后再与氯乙酸脱乙酸成羧甲基纤维素钠,又叫CMC钠。

传统方法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就是羧甲基壳聚糖钠盐或钾盐,即使后续经过处理也会主要以钠或钾盐形式存在,因为以纯的羧酸形式存在是不能溶于水的。

这个问题,好像就是看水凝胶定义的问题了。其实羧甲基壳聚糖溶于水之后,会形成溶胶。如果分子量比较小,浓度又很稀,基本就是溶液状态;如果分子量很大,浓度又可以稍微大些,基本就是很稠的溶胶也可以叫水凝胶。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在最终完成前一般有个稀酸中和至中性ph=7的步骤,这时应该用ph计而不是ph试纸,而且最后的有机试剂洗涤一定要彻底,否则的确容易做出酸性的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是从动物提取出来的吗?

壳聚糖一般是从虾、蟹等海洋节肢动物的甲壳中提取的。但在昆虫的甲壳、菌类(如菇类)和藻类细胞膜、及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也有,只是一是含量较低、提取复杂,二是提取收率低,所以不太常见。羧甲基壳聚糖是用壳聚糖为原料,再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

不能直接提取,只能先从甲壳类动物中提取甲壳素,再通过合成反应来制取。

壳聚糖是甲壳质,甲壳质是1823年法国科学家从甲壳动物的外科中提取的。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蟹、虾、甲壳类生物、昆虫雷声焐蘑菇当中。蟹、虾的外科用稀碱液除掉蛋白质,用稀盐酸除掉钙后,得到的物质就称甲壳质。 甲壳质不溶于盐碱,也不溶与水,很难被人体所利用。

羧甲基壳聚糖,从甲壳动物的外壳中提取,再经过科学转化获得,是一种安全的抗菌性物质。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