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h18的一氯代物有1种。结构为(CH3)3C-C(CH3)3时,只有一种氢,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主链上有8个C的1种,7个C的3种,6个C的2(一个乙基)+6(2个甲基),5个C的3(1乙基+1甲基)+3(3甲基)种,4个C一种,共19种,以上未考虑立体异构。
【纠正】正确名称是“2,2-二甲基己烷”2,2-二甲基己烷分子式是C8H18,结构简式CH3C(CH3)2CH2CH2CH2CH3或(CH3)3C(CH2)3CH3 2,2-二甲基己烷结构式和键线式如图所示:2,2-二甲基己烷,别名正丁基三甲基甲烷,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混溶于乙醚、丙酮、氯仿、苯。
汽油的分子式及结构和标号没有关系。主要是正辛烷(octane, )分子式:C8H18,结构:CH3-CH2-CH2-CH2-CH2-CH2-CH2-CH3 标号不同只是正辛烷的含量不同罢了。标号愈高正辛烷的含量也愈高。
-三甲基戊烷,以其国标编号32009和CAS号564-02-3知名,中文名为2,2,3-三甲基戊烷,英文名对应为2,2,3-trimethylpentane。此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8H18,结构式为(CH3)3CCH2(CH3)CH2CH3,它的外观呈现无色液体状态。其分子量为112,具有相对较低的蒸汽压,即在269℃时为4kPa。
C8H18。通常大家所说的辛烷是指正辛烷,辛烷的化学式为C8H18,有18种同分异构体,正辛烷常温下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由于辛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的状况下,都是无色的。
C8H18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8种,如下图所示:同分异构体又称同分异构物。在化学中,是指有着相同分子式的分子,各原子间的化学键也常常是相同的;但是原子的排列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式”。
1、B A、应该为2,4,4-三甲基-1-戊烯,A错误;B、正确;C、2-丁醇,C错误;D、2-甲基-1-丁炔,D错误;选B。
2、B 试题分析:互为同系物要抓住结构相似和相差若干个CH 2 的特征。A中碳碳三键和碳碳双键结构不相似;C中—COOH与—OH结构不相似;D中—OH与—CHO结构不相似。
3、B 试题分析:A.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错误。B.实验证实 可使Br 2 /CCl 4 溶液褪色,而 不能使Br 2 /CCl 4 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独立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而 没有。正确。
4、C 2—甲基—4—乙基戊烷应该为4—二甲基己烷,3,4,4—三甲基己烷应该为3,3,4—三甲基己烷。3,4—二甲基―4―乙基己烷应该为3,4—二甲基―3―乙基己烷。
1、实验室制备乙炔通常使用电石反应生成乙炔。电石是一种矿石,主要成分是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乙炔。这种制备方法需要用到电解食盐水的设备,以及蒸馏设备。工业制备法 工业上制备乙炔主要使用天然气。天然气中的甲烷在高温下与铁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气。这种制备方法需要用到高温炉和分离设备。
2、生产乙炔的重要方法有下列几种:1.碳化钙(电石)法以前这是大工业生产乙炔的唯一方法,即用焦炭和氧化钙经电弧加热至2200℃,制成碳化钙,它再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反应如下:CaC2+2H2O→CH≡CH+Ca(OH)2此法成本较高,现在除少数国家外,均不用此法。
3、电石法:由电石(碳化钙)与水作用制得。电石与水的反应是相当激烈的,可用分液漏斗控制加水量以调节出气速度。也可以用饱和食盐水。试验完成后,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化学方程式为CaC2+2H-OH→Ca(OH)2+C2H2↑。
4、解乙烯(化学式CH)是一种常见的烯烃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乙烯分解反应制备乙炔。乙烯分解反应的步骤如下: 将乙烯气体经过预热处理,使其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 将预热后的乙烯气体导入到分解炉中。
5、乙炔在液氨和氨钠的条件下生成乙炔钠。然后再用3个C的一卤代烃 和一卤代甲烷反应制得2-己傕 再用Lindlar试剂加成就行了。方程式为:CH3-C三CH + H2 === CH3CH=CH2 催化剂是Pd和BaSO4的混合物(LINDLAR催化剂)。
6、实验室制乙炔的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