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凝固成的石头能漂浮在水面上么

1、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要看岩石的孔隙度多大。总的来说岩浆岩的固体物质(花岗岩或玄武岩)密度在7~9克/立方厘米,比水的1还是要大。但是岩浆在熔融状态时混合了大量的空气的话,如果凝固是时空气没有排除就会形成岩石内部的孔隙很多,也就密度很低,可以浮在水面了。

2、只有火山石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因为火山喷发时,流出很多高温熔岩,在冷却的过程中包裹了许多气体,经过多年的风化就形成了火山石,由于它肚子里充满了气泡,有浮力,所以不会沉入水底。

3、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火山石都能够浮在水面上呢,当然不是。看看这条瀑布,是不是很壮观?这是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这里的石头就很硬很重,看,怎么砸都砸不烂。由于火山石坚硬不容易风化,当地人用它来盖成漂亮的房子。

4、因而能够浮在水面上。有火山岩石,也有珊瑚石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5、玻璃质熔岩。火山石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在急骤冷却后,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溢出膨胀而形成的,一种有密集气孔的玻璃质熔岩。其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因孔隙多、质量轻、能浮于水面而被称为浮石。特点是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火、耐酸碱、耐腐蚀,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

岩浆及其物理性质

1、岩浆从源区产生,到分凝、上升、侵位于地下深处和喷出到地表,最后固结、冷凝形成岩浆岩的全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sm)。岩浆作用的历史和所形成的火成岩体特征是由地质环境和岩浆性质共同控制的。

2、与岩浆的密度一样,岩浆的粘度也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岩浆的粘度会影响岩浆的分凝、上升的速度和岩浆作用发生的强度,由于岩浆粘度的不同,形成的火成岩在结构、构造、产状等方面也有差别。

3、岩浆是地壳深处一种高温、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这种熔融体的物理性质很特别,它既像坚硬的固体,又像柔软的液体。它如同烧红了的玻璃那样,既可流动弯曲,却又十分坚硬致密。因此,在希腊文中,岩浆的原意是指可以揉搓的“面团”。

岩浆密度

岩浆密度为5×10^3kg/m3。岩浆是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密度较大。岩浆的密度约为5×10^3kg/m3。这个数值远远高于水的密度,接近人体密度的三倍。当岩浆喷出地表时,被称为熔岩;侵入到地壳中则称之为侵入岩。

手机版 我的知道 岩浆的密度是()g/cm3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查询百度百科可知,该物质的密度一般为每立方厘米5到0克。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岩浆的颜色呈红色、橙色、金色、白色不等,温度不同的岩浆,呈现出的颜色和密度也不相同。

岩浆熔体的密度(density)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测定,也可以利用实验结果拟合的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熔体的密度不仅与其成分有关(基性岩浆密度高于酸性岩浆),也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原因是压力增大时熔体内分子间距减小,体积压缩密度变大;温度增高时,分子间距增大,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岩浆的密度是()g/cm3

1、手机版 我的知道 岩浆的密度是()g/cm3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常见岩浆近地表的密度大小大致为3~0g/cm3,主要取决于岩浆的成分,如基性(镁铁质)岩浆密度(60~65g/cm3)高于酸性(长英质)岩浆的密度(约40g/cm3);但温度、压力的变化对岩浆的密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反映了岩浆具有压缩性及膨胀性。

3、花岗岩的密度通常是以干燥状态下测量的,这种情况下花岗岩的密度约为63-75克/立方厘米(g/cm3)。这个数值可以作为花岗岩干燥状态下的基准密度。饱水花岗岩的密度:当花岗岩中充满水分时,其密度会有所增加。

4、常见岩浆近地表的密度大小大致为3~0g/cm3 ,主要取决于岩浆的成分,如基性(镁铁质)岩浆密度(60~65g/cm3)高于酸性(长英质)岩浆的密度(约40g/cm3);但温度、压力的变化对岩浆的密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反映了岩浆具有压缩性及膨胀性。

5、以玄武岩为例:玄武岩浆的密度通常在6~3g/cm3之间,随着温度的降低依次可以结晶出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它们的密度分别在27~41~5和62~76g/cm3。先期结晶的矿物密度大于玄武质岩浆密度,由于玄武质岩浆粘度较低,有利于发生分离结晶作用,在岩浆房底部形成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

岩浆的密度是多少

岩浆密度为5×10^3kg/m3。岩浆是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密度较大。岩浆的密度约为5×10^3kg/m3。这个数值远远高于水的密度,接近人体密度的三倍。当岩浆喷出地表时,被称为熔岩;侵入到地壳中则称之为侵入岩。

查询百度百科可知,该物质的密度一般为每立方厘米5到0克。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岩浆的颜色呈红色、橙色、金色、白色不等,温度不同的岩浆,呈现出的颜色和密度也不相同。

手机版 我的知道 岩浆的密度是()g/cm3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岩浆是产生于地幔和地壳深处的熔岩流,简单地说,就是熔化的石头。水的密度是1吨/m3,岩浆的密度大约是5吨/m3。人掉入水中会下沉,是因为人体的平均密度为2吨/m3,略大于水。但对岩浆来说,人体的密度不及岩浆的一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掉落在岩浆中,并不会下沉。

岩浆的密度为3100 kg/m^3,粘度在100-1000 Pa*s,远高于水的密度和粘度。 物体粘度越高,表面阻力越大,物体越容易在液体表面停留,而不是沉入底部。 掉入岩浆的人不会立即沉至底部,而是会停留在表面,这是救援的最佳时机。1 尽管如此,岩浆的高温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10的5次方表示为:2×10^5,1,岩浆的密度=质量/体积=2×10^5/60=0.2×10^4=2×10^3(千克/m);2,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3)立方米;岩石的质量=岩浆的体积×岩浆的密度=20×10^(-3)×2×10^3=40(千克)。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