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的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泥、砂、石子的散密度以及配合比。一般情况下,C10至C20等级的混凝土密度范围在2360-2400kg/m,C25-C35大约在2400-2420kg/m,而C35-C40则在2420-2440kg/m。实验室测定的混凝土密度更具精确性。
水泥混凝土的密度因种类和等级不同而异。具体来说:C10至C20等级的混凝土,密度范围在23602440 kg/m之间。C25C35等级的混凝土,密度通常在24002420 kg/m。C35C40等级的混凝土,密度则落在24202440 kg/m之间。
混凝土比重是2500kg/m左右。普通混凝土的密度一般按照2400公斤/立方米计算,高强混凝土可以按照2450算。特殊的混凝土,比如发泡保温混凝土可能只有几百公斤每立方,陶粒混凝土1800左右,防辐射的重混凝土可以达到3500公斤每立方甚至更高。
水泥混凝土的密度因强度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C10至C20等级之间,其密度范围大约在2360-2400kg/m,而C25-C35等级通常在2400-2420kg/m,C35-C40等级的密度则在2420-2440kg/m。
普通混凝土是常见的建筑工程材料,表观密度在1950-2500kg/m,主要由砂、石和水泥组成,适用于各种承重结构。而轻混凝土则因其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用途广泛,如结构、保温等。
水泥的散密度约为1350kg/m,砂的散密度约为1450kg/m,石子的散密度约为1550kg/m。 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为水:水泥=1:2,即每1kg的水配合2kg的水泥。 混凝土密度的测定:- 在实验室中,C10至C20等级的混凝土通常具有容重在2360至2400kg/m之间。
1、石料压碎值按式(T0316-1)计算,精确至0.1%。Qa‘=m1/m0×100 (T0316-1)式中: Qa’——石料压碎值(%);m1——试验后通过36_筛孔的细料质量(g);m0——试验前试样质量(g)。
2、规范T 0316—2005涉及粗集料压碎值试验的详细指南,旨在评估石料在逐渐增加荷载下的抗压碎性能,作为衡量其在公路工程中适用性的重要指标。试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材料包括:压碎值试验仪:由150mm内径的钢制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内表面、压柱底面和底板上表面需硬化处理,达到维氏硬度65并保持光滑。
3、简单点说,先备料,取5-12mm的大概9Kg,先用标定罐标定所需的料质量,分3次装,每次捣25下。
4、根据《公路工程试验规程》JTGE42-2005中的T0316-2005标准,粗集料的压碎值测试有着详细的指导。首先,需要准备大约9公斤的5-12毫米的石子,通过标定罐来确定所需的石子量,然后分三次装入,每次装入后用锤子敲击25下以确保石子均匀分布。
5、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中,对试样进行夯实是一项关键步骤。具体来说,首先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筒,每装完一层后,在底盘正面放置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然后用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确保试样被均匀夯实。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离盘底的高度应控制在100mm左右。
6、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范,粗集料压碎值试验,在试验结束后筛分,小于36的集料占总集料的百分比。压碎值越小说明集料越坚固。压碎值不大于26%是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
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使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与水泥和水混合配制而成,干密度不大于1950kg/m。常用的轻骨料包括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粘土陶粒和陶砂、页岩陶粒和陶砂,以及天然轻骨料如浮石和火山渣。
软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轻骨料混凝土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与水泥和水配制而成,其干密度(原称干容量)不大于1950kg/m3。轻骨料主要有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粘土陶粒和陶砂、页岩陶粒和陶砂,以及天然轻骨料中的浮石、火山渣等。
人造轻质骨料以轻烧氧化铝为主,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特点。这种骨料通过人工制造,可以调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人造轻质骨料在制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工程需求。其制造工艺相对成熟,生产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
1、总结:轻骨料和轻集料都是用于混凝土中的轻质材料,但轻骨料更强调其作为混凝土骨料的性能,而轻集料则侧重于其作为集料的特性。两者在粒径、密度、强度等方面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且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类型。
2、轻骨料和轻集料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轻骨料: 轻骨料的种类:- 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 工业废料:例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 人造轻骨料:例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 轻骨料的技术要求:-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需小于1000kg/m。
3、总之,轻集料和轻骨料本质上没有区别,通常指同一种轻质颗粒材料。在混凝土和其他工程领域,它们通过降低结构自重和提高工程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CJ51—90),由轻质粗骨料、细骨料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的混凝土称为轻骨料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密度小、保温性好、抗震性好,适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轻骨料混凝土按细骨料不同,分为全轻混凝土和砂轻混凝土。
总结:轻骨料和轻集料都是用于混凝土中的轻质材料,但轻骨料更强调其作为混凝土骨料的性能,而轻集料则侧重于其作为集料的特性。两者在粒径、密度、强度等方面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且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类型。
轻集料和轻骨料没有实质区别。实际上,两者常常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即轻质骨料或轻质材料。它们在许多工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混凝土领域,对于降低混凝土的自重、提高抗浮性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轻集料和轻骨料一般指的是具有较低密度的骨料材料。
技术性质方面,轻骨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松散堆积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还应考虑其耐久性、体积稳定性以及有害成分的含量。- 松散堆积密度:这一指标直接影响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性能。
- 人造轻骨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 轻骨料的技术要求包括:-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需小于1000kg/m。- 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应符合相应规范。- 强度:通过筒压法测定筒压强度。- 吸水率:粉煤灰陶粒的吸水率不应超过22%,粘土陶粒、页岩陶粒的吸水率不应超过10%。
- 轻粗集料:粒径不小于5mm,最大松散密度小于1000Kg/㎡。- 轻细集料:粒径小于5mm,最大松散密度小于1200Kg/㎡。- 按轻集料的来源分类:- 天然轻集料:天然形成的多孔岩石,经加工而成的轻集料,如浮石、火山及轻砂。
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轻骨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然轻骨料 天然轻骨料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轻质骨料,如浮石、火山渣等。这些骨料具有密度小、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特点。其中,浮石是一种多孔、轻质的火山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常用于保温隔热材料、园林景观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