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要求混凝土中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表观密度,也称为视密度,是指包括集料实体和内部闭口空隙在内的密度。换句话说,这是指不包括外部任何空隙的每一方集料的重量。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砂子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这一密度受到砂子含水率的影响,通常在1300-1600千克/立方米之间。堆积密度的准确测量对于计算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以及估算施工过程中所需砂子的量非常有用。
堆积密度应不低于1350kg/m。 孔隙率应不低于47%。

中粗砂是建筑用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密度较高,通常在6\~7吨/立方米之间。这是因为中粗砂的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一定的紧实性,又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适合用于建筑中的混凝土制备和砌筑作业。中粗砂的高密度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相比之下,细砂的密度相对较低,大约在5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GB/T14684—2011标准,粗砂的细度模数为7~1,中砂为0~3,细砂为2~6。 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3,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3,孔隙率不应超过44%。 砂的密度受产地、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等因素影响,实际密度参考值通常在1400--1800kg/m3之间。
由于建设用砂的产地、砂的颗粒级配分区、细度模数直接影响到砂的密度,其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等需要通过实验才能确定。
建筑用砂的密度:中粗砂约为4\~9克每立方厘米,细砂则为约每立方厘米两克左右。以下详细解释这一问题:在建筑领域,沙子的密度与其颗粒大小有一定关系。中粗砂是较为常见的建筑用砂,其密度一般在每立方厘米约两克半左右。它的颗粒相对均匀,大小适中,有利于混凝土的制作和成型。
1、细砂的堆积密度为 4~5 吨/立方米,中砂的堆积密度为 5~6 吨/立方米,粗砂的堆积密度一般要求为 6 吨/立方米。砂的体积与含水率不是一个固定值,含水率的变化会影响砂的堆积密度。例如,含水率为 10% 的湿砂重量为 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 Content from Zhulongwan 与粗砂的水分相关。
2、粗砂比细砂重。粗砂和细砂的重量比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粗砂的颗粒较大,因此其密度相对较大,重量也相对较重。以下是 粗砂与细砂的颗粒大小不同。粗砂的颗粒直径较大,而细砂的颗粒直径较小。这意味着在同样的体积下,粗砂的颗粒数量相对较少,而细砂的颗粒数量相对较多。
3、细沙,其直径范围在0.25至0.35毫米,每立方米的堆积密度大约为4吨。 中沙,直径在0.35至0.5毫米之间,其每立方米的堆积密度约为5吨。 粗沙,直径超过0.5毫米,每立方米的堆积密度大约为7吨。 砂的比重通常在47至9之间变动。
4、堆积密度是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堆积得越密实,堆积密度越大。例如,级配良好的砂子和石子,其堆积密度会较大,一般在1440 kg/m至1550 kg/m之间,即使堆积得再密实,也不可能超过1600 kg/m。
5、砂的堆积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湿度、颗粒大小分布以及砂的洁净程度等。通常情况下,湿砂由于水分的影响会使单位体积增加,所以堆积密度相应减小;粗砂和中砂相对于细砂有更紧密的堆积,所以具有更高一些的堆积密度。在建筑工程中,砂的堆积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成本。
6、根据GB/T14684—2011标准,粗砂的细度模数为7~1,中砂为0~3,细砂为2~6。 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3,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3,孔隙率不应超过44%。 砂的密度受产地、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等因素影响,实际密度参考值通常在1400--1800kg/m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