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测井曲线识别方法有哪些

1、断层、破碎带的定性解释:①破碎带的岩层,其结构疏松、裂隙发育,在曲线上为低电阻率、低密度异常反映。②断层的性质、断点的位置、断距的大小主要以物性标志层、曲线形态、异常幅值特征、层间距、地层组的厚度等为依据,通过与相邻钻孔测井曲线的对比,根据煤层及岩层的重复与缺失来确定。

2、测井曲线对比通常是通过测井曲线标志层来进行的,测井曲线标志层就是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一定显著的特征、可作追踪的地层(包括煤层)。测井曲线对比通常有曲线异常幅度和宽度对比法、曲线异常形态对比法、曲线异常组合规律对比法和曲线特殊异常对比法四种。

3、微量元素法:对含煤岩系岩层和煤灰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和百分含量进行对比。 结核法:结核在含煤建造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特征和含煤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同生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聚煤条件的指标。

4、煤、泥岩、砂岩、灰岩其实都是统称,下面还有很多种类,而且不同地区的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特征有可能截然不同,只能介绍典型特征了。煤层测井特征:低自然伽马,低密度(最显著特征,一般在2g/cm3一下),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高中子。

5、超声波成像测井法 近几年开展的超声成像测井法是一种声波测井法。通过这种测井可以得到显示钻孔孔壁岩层反射波强度的图像,孔壁岩层反射波强度的最大值和平均值的连续曲线,用非接触法测量的井径曲线。从超声图像上能够直观地识别出层理、节理、裂隙、岩石破碎带、溶洞等小型地质构造现象。

6、可作为主要方法。结核法利用结核的特性和含煤性相关性进行对比,同生结核尤其能反映聚煤条件。测井曲线法通过测井曲线(如电阻率、自然电位等)识别物性差异,作为煤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中国的岩石煅烧法,通过煅烧岩石揭示其有机质特性,为煤层对比提供了新的途径。

概率密度曲线的特点

概率密度曲线的特点如下:对称性:概率密度曲线以μx为对称轴,曲线在μx两侧的形状是对称的。面积特性:曲线与X轴间的面积在μx两边各为0.5,即曲线在均值两侧的面积相等。拐点位置:曲线在μx±σx处有拐点,这是曲线形状变化的关键点。

概率密度曲线的特点是以μx为对称,曲线与X轴间的面积在μx两边各为0.5,曲线在μx±σx处有拐点,在μx±σx区间的面积为626%,在μx±2σx区间的面积为95.44%,在μx±3σx区间的面积为99.73%。

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2):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

概率密度曲线,以其独特的特性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以μx(即均值)为对称轴,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在μx两侧各自占据0.5。这一曲线在μx±σx(即标准差)处展现出拐点,其间的面积占据了总面积的626%。而当范围扩展至μx±2σx时,面积则达到了944%。

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记为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

统计学,Z=1.96怎么来的

1、结论是,Z=96这个值来源于标准正态分布表,当我们在进行95%的区间估计时,这个Z值代表了分布的两侧边界。具体来说,当α(显著性水平)被设定为0.05,即我们希望犯错误的概率为5%,两侧的概率各为0.025,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中,我们找到的是0.975的值。

2、Z=96这个值来源于标准正态分布表,用于95%的区间估计。以下是关于Z=96来源的详细解释:标准正态分布表的应用:在统计学中,标准正态分布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查找与特定概率值对应的Z分数。当进行区间估计时,我们需要确定一个范围,使得总体中一定比例的数据落在这个范围内。

3、结论是,Z=96这个数值来源于统计学中的标准正态分布表。当进行0.05的双边区间估计时,这个值代表了总体均值落在标准差一个单位上下,使得总体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为0.95。标准正态分布表中的0.025对应于正负96标准差,因此两侧的0.05即为96。

什么是总体密度曲线

1、总体密度曲线是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减小时,频率分布所趋近的一条光滑的曲线。以下是关于总体密度曲线的详细解释:定义与形成:当我们有一个大量的样本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被分成无数个极小的组时,每个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与总数比值的大小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总体密度曲线。这条曲线是光滑的,能够反映出数据在整体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2、如果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减小,曲线中所表示的频率分布就越接近于总体在各个小组内所取值的个数与总数比值的大小。这条光滑的曲线就叫做总体密度曲线。总体密度曲线与频率分布折线图关系如下:当样本容量越大,组距越小时,频率分布折线图越接近总体密度曲线,但它永远达不到总体密度曲线。

3、当样本容量不断增加,分组的组距逐渐减小,曲线所呈现的频率分布会愈发接近于总体在各个小组内的数值与总数的比值。这一光滑的曲线被称为总体密度曲线。总体密度曲线与频率分布折线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样本容量的扩大和组距的减小,频率分布折线图将越来越接近总体密度曲线,但永远无法完全重合。

4、直方图与总体密度曲线的关系:直方图是通过将数据集分成若干组,并计算每组的频率来逼近总体密度曲线的一种图形表示。当样本基数足够大且分组次数足够多时,直方图会趋向于形成一条光滑的线条,即总体密度曲线。直方图变化的关键:直方图在逼近总体密度曲线的过程中,并非因为“不断变矮”而转变。

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时找到0.975,对应的Z值就是96。标准正态曲线:当μ=0、σ=l时,正态总体称为标准正态总体,其相应的函数表示式 是 其相应的曲线称为标准正态曲线,标准正态总体N(0,1)在正态总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均可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

(三)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

1、定性解释就是根据曲线的异常特征,分析研究钻孔剖面,定性地判断煤层、区分岩性,确定新老地层界面位置等。原则:从曲线入手,综合解释;方法:选择物性差异明显的几条曲线进行综合解释。

2、在煤田勘探中,每个钻孔都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是地球物理测井。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煤层和岩层的深层结构,包括它们的深度、厚度以及复杂性。通过测井,科学家能精确地定位含水层的位置,评估裂隙发育带、断层点、破碎带以及地温异常区域,同时也能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分布情况。

3、煤田中的每个钻孔都要进行地球物理测井,主要用于确定煤层和岩层的深度、厚度及其结构,含水层的深度和厚度,裂隙发育带、断层点、破碎带、地温异常带的位置,放射性物质的赋存状况等。采用数字记录和数字处理技术,还可以测定煤层的煤质(主要是碳、灰分、水分的含量)和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4、在地层体积成分与流体成分之间显示一条井径差值曲线。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