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藤状灌木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见图2-19),以根茎入药。根含维生素C、大黄素甲醚、棕榈酸、十九烷、β-谷甾醇、甲基异茜草素、糖类及蒽醌类等。味辛、甘,性温。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
2、化学成分方面,巴戟天含有蒽醌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赋予其独特的药效。其性味为微温,味甘、辛,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功效主治:巴戟天主要功效在于补肾阳、强筋骨和祛风湿。对于肾阳虚弱导致的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症,它能提供帮助。
3、用于入药或食疗的巴戟天主要是取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性味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
1、【答案】:分为:①羟基蒽醌类:多为蒽醌的羟基、羟甲基、羧基等衍生物,又分为大黄素型如大黄素,茜草素型如茜草素。②蒽酚(酮)类:为蒽醌的还原产物。③二蒽酮类:由二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聚合而成,如番泻叶苷A。
2、蒽醌类成分包括总醌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按母核可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按氧化程度又可分为氧化蒽酚、蒽酮、蒽酚及蒽酮的二聚物。(一)单蒽核类 1.蒽醌及其苷类 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其C-C-10 为最高氧化状态, 较为稳定。
3、蒽醌(Anthraquinone,化学式:C14H8O2),一种醌类化学物,存在天然与人工合成两种形式。其衍生产物包括蒽酚(anthranol)、氧化蒽酚(oxanthranol)、蒽酮(anthrone)、二蒽醌(dianthraquinone)、二蒽酮(dianthrone)等,还有甙类。
4、蒽醌以及苷类 纯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更为普遍,其C-C-10为最大空气氧化情况,比较平稳。(1)大黄素型这种蒽醌其甲基遍布于两边的苯环上,大部分化合物呈淡黄色。很多中药材如黄连、虎杖等万状泻功效的特异性成份就归属于该类化合物。甲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与葡萄糖、鼠李糖融合成苷存有。
5、是一种醌类化学物。蒽醌的复合物存在于天然,也可以人工合成。蒽醌类包括了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等,另外还有这些化合物的甙类。在天然产物中,蒽醌常存在于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地衣类和菌类的代谢产物中。蒽醌类具有止血、抗菌、泻下、利尿的作用。
1、【答案】:C 含蒽醌类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西药联用,因蒽醌类的化学成分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2、容积性的泻药,有欧车前、麦麸、车前草、甲基纤维素等,适用于轻度便秘的患者。刺激性的泻药有比沙可啶、蓖麻油、蒽醌类的药物、酚酞等。其起效比较快,可以刺激结肠的收缩和蠕动,同时可刺激肠液的分泌,增加水和电解质的交换,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
3、中药在很早以前没有保质期。现在随着中外的不断交流。很多人将西药的理论运用于中药中。当然有好有坏。西药的成分是单体,很容易测算出其衰减期。很多人以有效单体的衰减90%为失效期。但中药是个复合物(若干单体组成)。很难判断其有效期。例如大黄,其中主要成分为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
4、抗药性的产生是病原体长期接触低剂量药物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病原体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都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如下:从结构可知,蒽醌类化合物属于芳香环及稠环类化合物,其基本结构单元为蒽醌,蒽醌式化合物是由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状结构单元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化合物和多环化合物两类。
它属于萘醌类化合物,其结构特殊,由两个苯环融合形成的多环芳香烃。在化学性质上,蒽醌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使得它在多种化学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都能保持稳定。蒽醌的颜色通常为紫红色至黑色,并且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一些有机溶剂。下面详细介绍蒽醌的性质和用途。
蒽醌读作:ān kūng。蒽醌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4H8O2。它属于醌类化合物,具有一个由两个苯环通过一个羰基连接而成的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蒽醌具有一些独特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蒽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尤其是某些药用植物和染料植物。
蒽醌结构式:C14H8O2。蒽醌,各种染料的重要中间体,特别是蓝色系染料的中间体。它是指在C9,C10位具有羰基的蒽类化合物,属稠环有机化合物,又称9,10-蒽酮、9,10-蒽醌。1835年Laurent用硝酸氧化蒽,首次制得蒽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