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离2-戊酮和3-戊酮不能用碘仿溶液因为2—戊酮是甲基酮类,能发生碘仿反应,加碘的氢氧化钠溶液,2—戊酮生成黄色沉淀。
2、先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和2,4-二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和环戊酮。前者加入溴水,褪色的是2,4-二戊酮,不褪色的是2-戊酮。后者加入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环戊酮会析出结晶,3-戊酮不会。
3、由于活化后的甲基反应性较强,在碱性中易与两分子酯发生取代反应,而活化后的乙基反应性能相对较弱,而且由于存在端基甲基的位阻影响,只能与一分子酯发生取代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参与反应的酯的物质的量来区别2-戊酮和3-戊酮。
4、这位同学我估计你的命名错了吧,你的第一个分子是不是戊烷的2号碳加了个羰基,那么应该是2-戊酮,和3-戊酮,可用碘的碱溶液来鉴别,此反应称之为碘仿反应,第一个物质产生亮黄色晶体,第二个不反应。
5、苯乙酮和2-戊酮都可以发生碘仿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3-戊酮不发生反应。
加NaOH+I2溶液,不产生(碘仿)沉淀的为3-戊酮和戊醛(A组),另2个为B组。A组加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戊醛。B组加ZnCl2+HCl,稍热,出现浑浊的为2-戊醇。
-戊酮和3-戊酮:2-戊酮和3-戊酮在酸碱条件下不发生明显的反应,难以通过酸碱试剂单独鉴别。戊醛:戊醛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aldol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aldol产物,可以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成来鉴别。稀释溶液试剂鉴别:正戊醇:可以通过溶解性的变化来鉴别。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褪色的是正戊醛级2-戊醇;加入土伦试剂,2者中有银镜反应的是2-戊醛;2-戊酮与3-戊酮的区分可用碘仿反应,有反应的是2-戊酮。
这位同学我估计你的命名错了吧,你的第一个分子是不是戊烷的2号碳加了个羰基,那么应该是2-戊酮,和3-戊酮,可用碘的碱溶液来鉴别,此反应称之为碘仿反应,第一个物质产生亮黄色晶体,第二个不反应。
1、守恒法是指应用化学问题中某些化学量守恒的原则来解化学题的方法。用此法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守恒的化学量,并合理列式进行计算。在化学计算中灵活运用此法,不仅能简化解题过程,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某些化学原理内涵的深刻理解。在初中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守恒法有以下五种:1, 原子个数守恒。
2、方法很多,下面介绍:方法一:直接推理法由③在浓硫酸存在下,能生成1种分子式为C4H6O2的无支链环状化合物,从这里可以直接写出化合物。“生成无支链环状化合物”说明化合物没有支链并且两端分别是-OH,-COOH,也就是说只有酯化成环。
3、n(CXHY)=24L÷24L/mol=0.1mol,根据质量守恒n(C)=n(CO2)=36L÷24L/mol=0.15mol,n(H)=n(H2O)=6g÷18g/mol=0.2mol,该混合烃的平均组成为C5H4,则烃分子中H原子数一定为4,根据平均CO数判断一定有CH4!而另一种烃只须C原子数在2-4之间就满足。故选B。
4、【解析】A、NO2溶于水变成HNO3和NO,HNO3将Fe2+氧化成Fe3+;溶液从淡绿色变为黄色 ;B、CO2通入CaCl2中不会生成CaCO3沉淀的,H2CO3酸性弱于HCl;无明显现象;C、3NH3。
5、B是_HCl_, C是_CO2_。(2)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 + Na2CO3= CaCO3(沉淀)+2NaCl。(3)一定量的E和F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__3 __ 种可能。
6、Ag + 4HNO3 = 3AgNO3 + NO + 2H2O 3Zn + 8HNO3 = 3Zn(NO3)2 + 2NO↑ + 4H2O Pb(NO3)2 + H2SO4 = PbSO4↓ + 2HNO3 答案A从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是正确。
正庚酮的三种异构体:正庚酮(C7H16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三个手性中心,因此存在多种立体异构体。α-甲基戊酮、β-甲基戊酮和γ-甲基戊酮。
阿尔法甲基戊酮、贝塔甲基戊酮、γ-甲基戊酮。阿尔法甲基戊酮的分子式为C7H16O,其结构式为CH3C(CH3)(COCH3)CH2CH3。这种异构体具有三个手性中心,因此具有四个立体异构体。贝塔甲基戊酮的分子式也为C7H16O,其结构式为CH3C(CH3)(CH2OH)CH2CH3。
它们首先会开始跳“振动舞”,用头撞击其他采集蜂的身体。同时,蜜蜂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语言,还可以通过语音报警,发出由简单的脉冲振动组成的“BB”声信号。借此通知同伴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或者外面有危险。此时,其他蜜蜂会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全面感知同伴给出的警报。
结构异构包括:(1)由碳架不同产生的碳架异构;(2)由官能团位置不同产生的位置异构;(3)由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官能团异构。如丙基和异丙基互为碳架异构体,a-丙氨酸和b-丙氨酸互为位置异构体,丙醛糖和丙酮糖互为官能团异构体。
区别仅在于成昔的葡萄糖单位中半缩醛羟基的构型不同。麦芽糖中,成苷的葡萄糖单位的半缩醛羟基是a式的,这样与另一分子葡萄糖的C4形成的键叫a-1,4-苷键,而纤维二糖的两个葡萄糖单位是以β-1,4-苷键相连的。麦芽糖和纤维二糖都有a和两β种异构体。
你好,你想问的是2-丙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会生成什么吗?2-丙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会生成24-二硝基苯肼丙酮腙。甲醛,乙醛,丙酮都会和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现象是生成黄色或红色晶体。这是苯肼鉴别醛、酮的特征反应。
A不饱和度为1,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则A不是醛而是酮,B的不饱和度为0,为醇,C是一种烯烃。
A能与苯肼作用但不发生银镜反应,可以排除醛;D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起碘仿反应,可以排除乙醛和甲基酮;而E则可发生碘仿反应而无银镜反应,那E应该是甲基酮。
1、目标产物CH3COCH(CH3)CH2CH3,和丙酮相比,得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取代,所以是用1molCH3Br和1molCH3CH2Br反应所得。
2、首先让乙酰乙酸乙酯两个羰基中间的亚甲基接上一个乙基(此亚甲基氢带酸性,容易形成负离子,从而与CH3CH2Cl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再让它在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发生水解,可生成2-戊酮。
3、乙酰乙酸乙酯加入醇钠,再加入溴乙烷,得到α-乙基乙酰乙酸乙酯。下一步加入特丁醇钾(因为α已取代要更强的碱),再加入溴甲烷α-甲基-α-乙基乙酰乙酸乙酯。最后皂化(加碱将酯水解),酸化,加热脱羧,可爱的target molecule出现在了您的眼前。
4、首先让乙酰乙酸乙酯两个羰基中间的亚甲基接上一个乙基(此亚甲基氢带酸性,容易形成负离子,从而与CH3CH2Cl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再让它在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发生水解,可生成2-戊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