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质是自然和人为环境中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人类和动物癌症的物质。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天然致癌物质、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致癌物质和人工合成的致癌物质。 生物性致癌物质包括生物合成产物如真菌毒素、生物碱、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级和高级植物合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动物和人类激素等。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将致癌物质分为四大类: 一类: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黄曲毒素、砒霜、石棉、六价铬、二恶英、甲醛、酒精饮料、菸草、槟榔以及加工肉类(2015年11月新增)。 二类A: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
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理致癌物或致癌方式有慢性机械刺激、电磁场、X线、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等,都和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生物致癌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间苯二胺列入3类致癌物清单中。基本介绍:- 中文名:间苯二胺 - 外文名:m-Phenylenediamine - 中文别名:1,3-二氨基苯 - 分子式:C6H8N2 - CAS号:203-584-7 物理性质:- 外观:常温下为白色针状结晶粉末。
1、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安全说明包括26-27-36/37/39-45,其中26表示远离热源,27提醒使用者佩戴防护眼镜,36/37意味着避免吸入蒸汽和接触皮肤,39表示避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45则强调在意外泄漏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 **危险等级:22-34**:表示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在危险等级表中分类为中等至高风险。这些等级通常包括对皮肤、眼睛、呼吸系统的伤害,以及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3、与胃动力药西沙必利合用时,有增强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尖端扭转危险,故应禁止合用。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合用,因其可降低抗组胺药的肝脏代谢,也有增强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出现尖端扭转,故也应禁止合用。

1、抽烟酗酒、高盐饮食、薰制食品、腌菜、烧焦及霉变食品、饮食过烫过热、偏食、嗜嚼槟榔、缺乏维生素、辛香食品等等都是引发癌症的重要因素。
2、饮食致癌种类(1)食道癌与下列膳食因素有关①既饮酒又吸烟的人发生食道癌的机会更大。②食物中微量元素钼含量低的地区,食道癌高发。③膳食中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食道癌的发病率高。④以小麦、玉米为主食,锌、镁和烟酸摄入较少的地区居民,易发食道癌。
3、另外 ,膀胱癌与烟酒嗜好有关 ,所以 ,男性发病率较高 ;凡食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摄入较多的地区 ,肝癌、肾癌的发病率较高 ;绒毛癌则和蛋白质摄入过低、营养较差有一定的关系。
4、导致癌症的高危因素有: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吸烟、酗酒,水果和蔬菜摄入过少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胃肠道相关疾病;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持正常体重,均衡饮食,经常运动,戒烟及适当饮酒等。
5、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在我国癌症位于居民死因的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饮食在诸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饮食与癌症的关系简略综述。
1、保湿水乳中常见的防腐剂包括碘代丙炔基丁基甲胺酸脂,由于其含有卤素,因此具有部分毒性;以及双咪唑烷基脲,这是一种化妆品常用的防腐剂,具有一定的毒性,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值得注意的是,水解霍霍巴酯也可能具有刺激性。CC霜中主要使用的成分是硅油,最近的研究显示,硅油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2、常见的刺激性防腐剂如下: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甲,乙,丙,丁)酯,二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DMDM乙内酰脲),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双咪唑烷基脲。
3、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也叫IPBC,此成分浓度高过0.1%的时候容易造成脸上毛孔堵塞,造成闭口粉刺造成,浓度高过0.5%时对肌肤有略微的刺激,除此之外此成分吸进后会造成神经系统毒性、肝部毒性等,因此应尽量减少应用在做雾化商品中。
4、角鲨烷、小白菊花提取物/玉竹提取物、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己硅氧烷、丙烯酸钠/丙烯酸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和)异十六碳烷(和)聚山梨醇酯-80、泛醇、β-葡聚糖、丙二醇(和)双咪唑烷基脲(和)碘代丙炔基丁基甲胺酸酯、红没药醇、尿囊素、羟苯甲酯、香精、CI 4700CI 42090。
5、化妆品里的防腐剂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羟苯甲酯双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丙酯DMDM乙内酰脲甲基氯异噻唑啉酮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咪唑烷基脲羟苯乙酯山梨酸钾苯甲醇苯甲酸钠。
1、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安全说明包括26-27-36/37/39-45,其中26表示远离热源,27提醒使用者佩戴防护眼镜,36/37意味着避免吸入蒸汽和接触皮肤,39表示避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45则强调在意外泄漏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 **危险等级:22-34**:表示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在危险等级表中分类为中等至高风险。这些等级通常包括对皮肤、眼睛、呼吸系统的伤害,以及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3、与胃动力药西沙必利合用时,有增强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尖端扭转危险,故应禁止合用。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合用,因其可降低抗组胺药的肝脏代谢,也有增强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出现尖端扭转,故也应禁止合用。
4、咪唑类,UN编码2923,属于第8类危险品,品级为3。这类化学品主要用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尤其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广泛。其化学式为C3H4N2,相对分子质量608,熔点89~91℃,沸点在特定压力下分别为257℃、165℃~168℃、132℃,闪点为145℃。
5、分子式为C6H12N3,代表着它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氮原子组成,其分子量为12179克/摩尔。在安全操作和处理中,需要注意它的一些风险信息,R22表示可能引起冰冻伤害,R34则表示可能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