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差异

1、陆壳(大陆型地壳)与洋壳(大洋型地壳)在地质学角度的主要区别如下:结构差异 陆壳:多为双层结构,由下部的玄武质层(相当于硅镁层)和上部的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组成(相当于硅铝层)。这种双层结构使得陆壳在地质上更为复杂多变。洋壳:结构相对均一,自上而下由沉积层和硅镁层组成,缺失硅铝层。

2、大陆型地壳与大洋型地壳的区别:从地壳厚度上看,大陆型地壳一般要厚于大洋型地壳;从岩层新老上看,大洋型地壳一般要新于大陆型地壳,因为形成新岩石的大洋中脊在大洋型地壳上。

3、地壳厚度:大陆型地壳通常比大洋型地壳更厚。岩层新老:大洋型地壳相对较新,因为它包含了形成新岩石的大洋中脊。结构均一性:大洋型地壳的结构比大陆型地壳更为均一。大洋型地壳自上而下由沉积层和硅镁层(厚约5—6公里)组成,平均密度为0克/立方厘米,并且缺失硅铝层。

4、首先,从地壳的厚度来看,陆壳普遍比洋壳更厚。在岩石的形成年龄上,洋壳因其位于大洋中脊的特点,显示出相对较新的年龄,而陆壳则相对较老。大洋地壳,也称为大洋型地壳,主要分布在大洋盆地之下。它与大陆型地壳在结构上存在根本的区别。

在大陆方面地壳可以分为几层

在大陆方面,地壳主要可以分为三层。 沉积岩层:这是地壳的最上层,多由各种沉积物堆积而成,像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下沉积的泥沙、砾石等经过漫长地质时期固结成岩。其厚度变化较大,在一些盆地地区可能较厚,可达数千米 ,而在山区可能相对较薄。

地壳本身只分为一层,但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以下是关于这三层的具体介绍: 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由多组断裂的、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 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

地球的地质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最表面一层是地壳。地球地质分层: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矿石和岩石的密度

金属矿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其密度范围一般在5至0克/立方厘米之间;而非金属矿石的密度相对较低,岩石的密度则介于2至5克/立方厘米之间(参见表3-3-1)。表3-3-1 常见岩石的密度 沉积岩 沉积岩的密度范围介于2至0克/立方厘米,常见值在7至7克/立方厘米之间。

一般来讲,金属矿石具有较大的密度,其变化范围是5~0g/cm3;大部分非金属矿石的密度值较小,岩石的密度在2~5g/cm3之间(表3-3-1)。表3-3-1 常见岩石的密度 沉积岩 沉积岩密度的变化范围是2~0g/cm3,常见值为7~7g/cm3。

其他常见岩石和矿物:如花岗石、正长岩、闪长岩等岩石的密度普遍在5~3之间,远低于方铅矿和自然金等矿物。注意:上述排名是基于提供的信息进行的相对排序,并不涵盖所有可能的矿物和岩石类型。在自然界中,还存在许多其他密度各异的矿物和岩石。

岩石的密度取决于其组成矿物,大多数造岩矿物的密度范围在2至5克/厘米,某些极少数矿物的密度可达5克/厘米。 具有离子型或共价型结晶键的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密度通常在此范围内。

岩石的密度主要受三种因素控制。即构成岩石物质的矿物颗粒的密度、孔隙度和孔隙 中的流体。对于沉积岩来讲,密度主要受孔隙度控制,孔隙度一般随沉积物的固结作用和 成岩作用的增强而减小。此外,沉积岩的密度随着岩石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加大,且随着埋 深的加大也逐渐增高。

方解石的密度为6-8g/cm,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晶体形状多样,集合体可呈现为簇状、粒状、块状、纤维状等。方解石敲击后易形成方形碎块,因此得名。其颜色因含杂质不同而变化,但通常为白色或无色。

地壳的类型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固体外壳,是由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组成的。地壳根据其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被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位于陆地表面以下,是由大量的岩石和土壤构成。大陆地壳的密度较低,约为7-8 g/cm,厚度在20-70公里之间。

大陆型地壳 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是地壳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区。多为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相当于硅镁层及其上的硅铝层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33公里,越往高山地区厚度越大。

地壳类型差异:地壳主要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主要由密度较低、较轻的花岗岩类岩石构成,因此相对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而海洋地壳主要由密度较高、较重的玄武岩类岩石构成,因此相对较薄,只有5~10公里。

地壳主要由三大类岩石构成: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是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占地壳岩石的绝大部分,大约占地球表面的25%。沉积岩覆盖在地表,大约占地壳表面的25%。变质岩是由其他两种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转化而来。

陆壳的相关内容:陆壳是地壳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区,多为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相当于硅镁层及其上的硅铝层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35公里,越往高山地区厚度越大。

所谓地壳类型,是指具有相似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地壳区段。Brune(1969)将整个地壳划分为12种主要类型。它们是:(1)地盾。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很少或没有沉积盖层,也很少或没有地震活动,是地壳的稳定部分。构造上长期稳定,地形平缓。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