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人体的密度仅有02 g/cm,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
2、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读作rōu)。国际主单位为单位 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3、这种情况可以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幼儿园小朋友难以理解密度,可以用简单的话形容,密度就像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要占一个座位。有很多小朋友挤在一个教室里,每个小朋友占的地方就很少,密度就大。
1、指标一致化处理,主要解决的是数据之间不同性质的问题。
2、在综合分析前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所谓的指标无量纲化就是清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可以综合的指标评价值,从而解决评价指标的可综合性。
3、即用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的计划标准、历史标准或行业标准作比较,以消除指标里量纲的影响。
先演变成为赛弗特星系,然后进一步演化为正常星系里面的旋涡星系#通过蝎虎座BL天体或者射电星体这种形式最终演化为正常星系里面的椭圆星系。
大约10%的 AGN 具有相对较强的射电辐射,被称为射电噪 AGN(图1),它们具有典型的“致密射电核+延展射电瓣”结构,反映致密射电核的喷流活动和演化 历史 ,但具体的物理过程仍不清楚。
清晰认识宽线区物理是精确测量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的基础。测准星系中心黑洞质量对认识星系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河外射电源在射电波段发射的能量比银心大得多,从此揭开了认识星系活动的序幕。此后,空间天文学的开展,更在红外和X等波段上探测到星系的活动,特别是与某些类型的星系的核有关的活动。
类星体是一种活动星系核,是上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