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碘水呈紫色。解释: 碘的特性:碘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常态下呈现为固态。当碘溶解于水中时,它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碘的水溶液。这种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紫色。 碘水颜色的原因:碘水中的紫色是由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和化学反应导致的。
2、碘的水溶液呈黄色或黄褐色。含碘较高的碘水呈紫红色。纯碘蒸气呈深蓝色,若含有空气则呈紫红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碘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例如氯仿(CHCl)、四氯化碳(CCl)。碘在乙醇和乙醚中生成的溶液显棕色。
3、碘水是深蓝色的。碘水的成分与性质 碘水是由碘和水混合而成的溶液。碘是一种化学元素,它在常温下为一种紫黑色晶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在水中迅速溶解,形成碘水溶液。
4、碘水加四氯化碳,静止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浅黄色或者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上层的浅黄色液体为含有少量碘的水溶液,下层的紫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5、碘的水溶液为淡黄色,碘是一种总称,碘水是碘的水溶液。因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常加入碘化钾,溶液可呈黄色或黄褐。碘的酒精溶液: 浓度极稀时为浅黄色,浓些为深黄色,更浓为深红色,直至紫褐色。医用碘酒加了碘化钾,浓度不高,呈浅黄褐色, 颜色会随碘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1、碘能够微溶于水,但更易于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其溶液的颜色从紫色到红色不等,颜色越深表明溶解的碘越多。然而,大量摄入碘对人类是有毒的,碘蒸气会对眼睛和鼻腔黏膜产生强烈刺激,严重时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碘的原子序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129,符号为I,属于VIIA族,第五周期的元素。
2、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很小的。在25℃时,1L水中只能溶解0.3g碘。因此,我们简单地把晶体碘放到水里,只能得到很稀的碘溶液,即很稀的碘水。但在实验里,通常使用的碘水,要求有比较大的浓度。为了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碘化钾晶体,然后再加入碘的晶体,这样便可制得浓度较大的碘水。
3、碘能微溶于水,但更易溶解于一些有机溶剂。碘溶液的颜色有紫色、红色、褐色、深褐色,颜色越深,表明碘溶解得越多。大量的碘对人来说,是有毒的,碘蒸气会剧烈地刺激眼、鼻粘膜,会使人中毒致死。
4、碘不会与空气发生反应。碘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可溶于水的形式存在,其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稀少,除了在海水中较为丰富之外,在其他大部分土壤、岩石和水中的含量都非常低。海水中的碘含量大约在每升50到60微克之间,而海带、海鱼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富含碘的海水中,其体内碘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5、碘溶于水后呈现的颜色如下: 碘的水溶液通常呈黄色或黄褐色。 含有较高碘量的水溶液则可能呈现紫红色。 纯碘蒸气本身是深蓝色的,但在空气中会呈现紫红色,并带有刺激性气味。碘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例如氯仿(CHCl)和四氯化碳(CCl)。
6、紫黑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性脆,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密度93 克/立方厘米。熔点115℃,沸点1835℃。化合价-+++5和+7。加热时,碘升华为紫色蒸汽,这种蒸气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将碘水加入水中,观察到碘水层位于上层,说明碘水的密度大于水。 随后,将水加入四氯化碳中,发现水层位于上层,表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接着,将溴水加入碘水中,观察到溴水层位于上层,说明溴水的密度小于碘水。综上所述,四氯化碳的密度最大,其次是碘水,然后是溴水,最后是水。
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密度93 克每立方厘米。水的为1克每立方厘米。
碘水倒入水中,可以看出碘水的密度大。再把水倒入四氯化碳中,可以看出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再将溴水倒入碘水中,看到溴水在上层。所以密度四氯化碳大于碘水大于溴水大于水。
苯、四氯化碳、碘水、水、乙醇密度的大小为:四氯化碳595碘水水1苯0.8乙醇0.78。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他的密度与溶质的多少有关,但肯定比水大。
碘水加四氯化碳,静止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浅黄色或者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上层的浅黄色液体为含有少量碘的水溶液,下层的紫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物理性质:有毒性和腐蚀性。密度93克/立方厘米。熔点115℃,沸点1835℃。化合价-+++5和+7。化学性质:热时,碘升华为紫色蒸汽,这种蒸气有刺激性臭味,有毒。冷却后凝化成紫黑色固体,即碘单质。
物理性质 碘水也指碘的水溶液(100克水在常态下只能溶解0.029克碘,因此常加入碘化钾增大溶解度)碘的水溶液呈黄色或黄褐色。含碘较高的碘水呈紫红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碘单质小颗粒造成)。按其用途可分为工业碘水、医疗碘水和饮用碘水。
碘水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碘的水溶液。碘是一种化学元素,它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其中之一就是其在水中溶解时呈现出的颜色。当碘溶解在水中时,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电子排布,导致其在吸收和反射特定光线时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即为紫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的“碘水呈紫色”的原因。
碘离子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碘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碘离子。具体反应为:碘(I2)与水(H2O)反应生成碘化氢(HI)和碘酸(HIO)。碘化氢完全电离,产生碘离子(I-)和氢离子(H+),因此有碘离子生成。其总离子方程式为:I2十H2O===H+十I-十HIO。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且与水不互溶,会沉于水下。碘在四氯化碳比在水中溶解度高很多,碘分子进入四氯化碳使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基本呈无色。
下层是四氯化碳层,由于萃取了大量的碘,所以这一层会呈现出较深的紫红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碘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萃取操作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通风良好,并远离火源,因为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毒且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下层是粉红色的,是四氯化碳碘溶液。四氯化碳碘是一种无色有毒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易挥发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595g/cm(20℃),沸点78℃,蒸气压126kPa(25℃),蒸气密度3g/L。
上层为碘的水溶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了CCl4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CCI4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上层为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