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烷化剂是一类通过与细胞中的亲核中心发生烷基化反应,干扰DNA功能的药物。主要分类有以下几类: 氮芥类氮芥类,如脂肪氮芥(R=脂烃基)和芳香氮芥(R=芳烃基),其作用机制各异。脂肪氮芥碱性强,生成乙撑亚铵正离子,主要在DNA鸟嘌呤7位烷基化,导致DNA失活。
2、烷化剂按照化学结构分类不包括乙二胺类。烷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中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被称为硅烷化剂,因为这些化合物具有硅烷键。根据其化学结构,烷化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硅烷类烷化剂、氨基硅烷类烷化剂和醇类烷化剂等。
3、氮芥类氮芥类是β-氯乙胺类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R=脂烃基,称为脂肪氮芥;R=芳烃基,称为芳香氮芥。
4、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5、【答案】:A 分析:烷化剂包括氮芥类、乙烯亚胺类、亚硝脲类等。掌握“抗肿瘤药的分类、常用药物”知识点。
偏二甲肼,又名1,1-二甲基肼、1,1-二甲基联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2H8N2,为无色液体,有剧毒。偏二甲肼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其对水体的污染一直倍受重视。
偏二甲肼,或称1,1-二甲基联氨。分子式(CH3)2NNH2,无色易燃液体。 偏二甲肼,或称1,1-二甲基联,偏二甲肼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 偏二甲肼 箭的主体燃料,其对水体的污染一直倍受重视。
’二甲基为无色带有氨气味的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剧毒的气体。遇氧化剂及铝反应剧烈。对健康有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会对皮肤、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剧烈刺激作用。
**突变毒性试验**:在体外实验中,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构巢曲霉、人类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进行突变毒性测试,发现该物质具有诱变作用。

1、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复习方法多样,如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等,利用复述、默写、做练习等方式加深记忆。记住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符号、化学式等,这些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2、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上课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常复习,多记忆。课后应及时复习,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3、重视课堂学习。课上是获取初中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课上是决定学习的关键,所以初中生在课堂上面一定要认真听课,听课不仅仅是你人坐在椅子上面,一定是要眼睛、脑袋和耳朵并用,这样的课堂听课效率才能够提高。
4、课前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一步,要仔细阅读教材,对不懂之处标记疑问,尝试完成练习题。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将重点、难点明确,使听课更有效。初中化学知识繁多且分散,老师通常会重点讲解关键内容,因此听课时需集中注意力,认真做笔记。
1、同时,它还对过氧化氢或硝酸等氧化剂敏感,高热条件下能发生爆炸。而且,甲基肼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与酸反应会生成盐,如甲基肼硫酸盐。由于其高危险性,甲基肼在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2、遇过氧化氢或硝酸等氧化剂,也能自燃。高热时其蒸气能发生爆炸。具有腐蚀性 。与酸生成盐如甲基肼硫酸盐,甲基肼易爆炸。 毒理学数据:急性毒性LD50:32mg/kg(大鼠经口);183mg/kg(大鼠经皮);95mg/kg(兔经皮)。LC50:34ppm(大鼠吸入,4h)。刺激性 暂无资料。
3、不稳定 17 危险性 甲基肼为中闪点液体,易燃,在空气中有可能自燃,高温时其蒸气有可能发生爆炸;有腐蚀性。
4、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健康危害: 意外吸入甲基肼蒸气可出现流泪、喷嚏、咳嗽,以后可见眼充血、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继之恶心、呕吐。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吸入甲基肼可致轻度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可引起溶血。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高毒,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5、X-37B使用甲基肼和N2O4的双组元自燃推进剂,虽然甲基肼有毒,但技术更为成熟。 X-37B的轨道机动能力是美军测试的重点,它需要进行不断的轨道变化以进行侦察、攻击敌方航天器,或进行防御,以避免空间碎片的撞击。
6、可用作液体火箭燃料的肼及其衍生物的统称。泛指肼、甲基肼和偏二甲肼。鱼腥味透明液体。与许多强氧化剂接触能自燃。热稳定性随肼中碳原子增加而改善。偏二甲肼常与发烟硝酸、四氧化二氮等组成双组元液体推进剂,广泛用于各种运载火箭、战略和战术导弹中。肼和甲基肼常用于姿控发动机中。
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氨气味的液体,具有吸湿性。熔点(℃):-58。沸点(℃):63。相对密度(水=1):0.78(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94。蒸气压(kPa):9(25℃)。闪点(℃):-15。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氧化剂、铜及其合金、铁、铁盐。
2、偏二甲肼,又名1,1-二甲基肼、1,1-二甲基联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2H8N2,为无色液体,有剧毒。偏二甲肼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其对水体的污染一直倍受重视。
3、偏二甲肼介绍:偏二甲肼,又名1,1-二甲肼、1,1-二甲基联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2H8N2,为无色液体,有剧毒。 偏二甲肼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
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主要集中于金属、溶液和酸碱盐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挑战性,主要体现在对金属与酸反应曲线的理解、以及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判断上。金属难在对反应曲线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上,比如如何准确预测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现象判断出反应的产物。
初中化学的重难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原子结构、化学方程式等。具体如下: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深入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结构:包括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电子排布的规律。
在初中化学这门学科中,“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溶液相关知识”、“酸碱盐及其相互转化关系”,这三大知识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这三大知识点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分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可能是比较难理解把握的。教材习题。教材中的后面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题或者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分析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和比例也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教材片段的课后题进行重难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