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颅骨平片典型的胼胝体脂肪瘤X线平片可见中线结构处“酒杯状”或“贝壳状”钙化影,这一典型征象可作为诊断颅内脂肪瘤的确诊依据。桥小脑角脂肪瘤有时可有内听道扩大及岩骨嵴缺损等。其X线断层片能清楚地显示脂肪瘤局部X线透过较多的透亮区。

癫痫 这是颅内脂肪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50%,可为各种类型癫痫,但以大发作为主,其癫痫发作可能与肿瘤邻近结构出现胶样变性刺激脑组织,或脂肪瘤包膜中致密的纤维组织浸润到周围神经组织,形成兴奋灶有关;也可能与胼胝体发育不良或脂肪瘤本身有关。

颅内脂肪瘤,是在胚胎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造成的良性肿瘤。大部分病人没有任何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任何的治疗,注意进行观察就可以了。半年左右或者一年左右做脑CT或者脑磁共振,看有没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必要进行治疗。

颅内脂肪瘤常伴发神经管发育不全的其他畸形,以胼胝体发育异常最多见,48%~50%的胼胝体脂肪瘤伴有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其他常见的畸形有透明隔缺失、脊柱裂、脊膜膨出、颅骨发育不全(额、顶骨缺损)、小脑蚓部发育不全等。

脑内皮样囊肿鉴别诊断

1、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畸胎瘤:为混杂有脂肪密度的肿块。皮样囊肿:居中线部位,病灶密度与脑脊液相似,且均匀,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形状较规则,无缝隙钻的特点。症状和体征:一侧脸麻、疼痛或抽搐、倾侧视力障碍、复视、发作性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行走不稳定、语言不清、癫痫发作等。

2、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方。少数表皮样囊肿可为外伤造成,如通过实验性损伤将上皮组织植入颅内可形成表皮样囊肿。

3、在冠状扫描可呈葫芦状,蝶鞍明显扩大,可有瘤内出血,可在CT及MRT上显示密度和信号不均匀,有内分泌功能低下,常可见有向心性肥胖。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鞍上皮样囊肿或上皮样囊肿CT为低密度(CT值为-20~40Hu),T1为高信号,T2为低信号到不均匀高信号,有时脑室内可漂有油脂状物。

什么是罕见骶尾部表皮样囊肿?

1、肛门周围或骶尾部囊肿,可能有很多原因。骶尾部囊肿往往是由于坐立摩擦,造成毛发卷入,形成藏毛囊肿。其发生感染后可以出现肿胀、疼痛,进而形成各种窦道,治疗相对困难。肛门周围囊肿还包括先天性的囊肿,如尾肠囊肿。它是由于发育不良,在尾肠部位残留的小囊肿,囊性畸胎瘤,还有表皮样囊肿。

2、发生于脑膜内的表皮样囊肿,常堆积有分层次的表皮角化鳞片,有特殊的银白色,称为胆脂瘤。囊肿可继发感染,感染后,囊肿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极少数可恶变。皮样囊肿(dermoidcyst)由外胚层起源,属先天性良性肿物。可发生在身体许多部位如皮下,软组织内,骶尾部、卵巢、纵隔以及椎管内等。

3、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共占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的49,其余良性肿瘤较少见。畸胎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多见于儿外科,由于临床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在成年后才得以诊断。骶骨原发恶性肿瘤较少见。软骨肉瘤多见于30岁以上。骶骨软骨肉瘤占全身软骨肉瘤的9 。

4、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是来源于外胚层的良性病灶。这些病灶的囊壁内衬为鳞状上皮细胞的就是表皮样囊肿,囊壁内衬为鳞状上皮细胞和皮肤附属物的就称为皮样囊肿。有时候囊肿与皮肤相连,形成肛门后上方的酒窝征。约30%的囊肿会出现感染。囊肿一旦出现感染就容易误诊为肛周脓肿、藏毛病及肛瘘等。

5、在睾丸和卵巢中的畸胎瘤很少会有感觉,也没有明显症状,多是体检时发现。

6、皮毛窦又称藏毛窦,属于畸形发育,可出现在枕部到骶尾部间的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多见,可与脊髓裂、脊柱裂伴发。瘘口四周往往有异常的长毛,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瘤样改变,有的在其的在其上方还有脂肪瘤突出。窦道所经处,相应部位可有颅骨、硬脑膜、棘突、椎板、硬脊膜缺损。无感染时易被忽视。

脑内皮样囊肿的检查

1、颅中窝表皮样囊肿需要与颅底平片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鞘瘤相鉴别。颅底平片可见卵圆孔扩大,CT表现为均匀强化病灶。鞍区表皮样囊肿需要与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相鉴别。垂体瘤以视力下降、双颞偏盲、内分泌障碍为主要表现。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压力可轻度增高少数脑脊液蛋白含量轻、中度增高多数病人脑脊液化验正常。其它辅助检查:颅骨X线平片 除有颅内压增高征的表现外,各不同部位者亦有各自改变。

3、脑囊肿主要包括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这些囊肿通常是良性的,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等症状。当医生通过CT检查发现“2X2脑囊肿”时,这通常是指一个较小的囊肿。对于这种小囊肿,一般只能进行对症治疗,而不能根治。

4、但位于眼眶深部囊肿往往青少年期甚至老年期才发现,可以通过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虽然皮样囊肿病情发展缓慢,甚至有静止期,如无明显炎症,没有功能或美容障碍可在一定时期内观察。但在增长期可能存在恶化可能,因此建议及时手术切除治疗较合适。

5、脑膜囊肿:这是发生在脑膜上的囊肿,通常与脑脊液循环有关。这种囊肿可能由于脑膜的炎症、外伤或先天因素形成。脑膜囊肿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也可能引发头痛、癫痫等症状。 皮样囊肿: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部囊肿,多出现在颅骨骨缝内。它们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胚胎发育异常造成的。

6、脑囊肿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但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室管膜下囊肿在新生儿中并不罕见,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吸收。尽管少数患儿可能在1岁左右智力发育落后,但大部分囊肿患儿预后较好,父母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头颅B超检查。

皮样囊肿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