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 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1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由于在原材料中不同微生物本身的密度(个/g)不同,密度大的需要更高的稀释度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不同,生长快的微生物需要更高的稀释度,以免菌落面积扩大太快造成菌落之间粘连。
生长速度又快,所以在分离的时候稀释倍数要大些,真菌的菌落相对较大、生长速度也快,如果浓度太大会相互覆盖,所以稀释倍数也要大些,相对细菌与真菌来说,放线菌数量较少而且生长比较慢,稀释倍数可以稍高些。
选择不同稀释梯度样品的涂布顺序时,需要考虑样品中的微生物浓度。如果样品中的微生物浓度较高,先涂布较高稀释度的样品,可以避免稀释度过低导致的菌落过于密集,难以计数。相反,如果微生物浓度较低,则应先涂布较低稀释度的样品,以确保在较高的稀释度下还能观察到足够的菌落。
因为菌落生长需要适合的培养物和空间,要检查微生物限度在不知道菌体浓度的情况下,配制不同的稀释度有利于计数的时候菌落数落在适宜的范围内,这样可信度比较高。
微生物限度检测如果不稀释的话担心菌体浓度太大会超过限度,所以稀释不同的数量级(10倍,100倍,1000倍等),一个数量级一个数量级的看,看哪个最合适。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2、比如,池塘的所有鲫鱼——种群 群落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的。比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虾,鱼,水草...)——群落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3、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例如:一个树林中生活的所有麻雀,注意:必须是同一物种,也就是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的同种,如樱桃可分为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等等好多物种,所以一定要确定到种。
1、侵染过程是寄主植物个体上的发病过程,包括病原物接种体与寄主植物接触、病原物的侵入,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建立寄生关系,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与扩展,症状的显示和变化,以及环境条件对病程发生发展的影响等。侵染过程一般可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
2、【答案】:侵梁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分为三个时期??(1)侵入期:指病原物传播体萌发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时期,侵入途径和方式有自然孔侵入,伤口侵入和表皮直接侵入三种。??(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进一步生长繁殖和扩展的阶段。
3、噬菌体的侵染过程首先涉及吸附步骤,随后是侵入阶段。 在侵染寄主细胞时,噬菌体首先通过其尾部与细菌细胞壁结合,完成吸附过程。 接下来,噬菌体利用溶菌酶分解细胞壁,开辟进入细胞的通道。 噬菌体的尾鞘模拟肌肉蛋白的运动,收缩并露出尾轴,使其能够穿透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