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硫酸二甲酯与氨水反应方程式

1、CH3O)2SO2+2NH3+H2O→[(CH3)2NH2]2SO4。硫酸二甲酯(也称为丁硫酸二甲酯、甲基亚磺酸二甲酯)的化学式为(CH3O)2SO2,氨水(氢氧化铵溶液)的化学式为NH4OH,产物为二甲基胺硫酸盐([(CH3)2NH2]2SO4)。

2、氨水可以溶解硫酸二甲酯结晶。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少量硫酸二甲酯结晶的泄露可用浓碱溶液,如氨水、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等使之水解处理,但大量泄漏时,水解反应可能会非常剧烈,所以氨水可以溶解硫酸二甲酯结晶。

3、少量的硫酸二甲酯泄露可用浓碱溶液,如氨水、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等使之水解处理,但大量泄漏时,水解反应可能会非常剧烈。普通水与硫酸二甲酯反应的最终产物为甲醇与硫酸,反应较慢且产物对环境有害,因而硫酸二甲酯的泄露不可用水处理。

4、用碱洗或用氨水处理。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CH3O)2SO2。为无色或微黄色,略有葱头气味的油状易燃性液体。低温时微溶于水,常温时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5、浓度17~19%,胺化结束后,静置,分取下层粗胺化物。上层水相用甲苯萃取,萃取液并入粗胺化物,然后脱溶,脱去水分,并回收甲苯,得粗胺化物,含量约85%,收率约88%。

6、将苯胺和硫酸二甲酯混合,搅拌冷却下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滴加完毕,在20到25摄氏度继续搅拌1小时,反应混合物呈微碱性。慢慢滴加浓氨水,分解过量的硫酸二甲酯。然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油状物减压蒸馏,收集130到133摄氏度馏分,即为甲基甲酰苯胺。

练习题8.5第一个反应。我不太理解那个C怎么构型翻转,产物是什么。_百度...

本题的原料是:(1R,3S)-3-甲基环己醇,产物应该是:(1S,3S)-1-氯-3-甲基环己烷。用二氯亚砜作醇的氯代试剂,涉及立体异构的,往往都会发生构型反转。

第二个,碱性条件下羧酸变成负离子,并从溴的背面进攻(分子内),使得手性碳构型翻转,产生一个五元环状内酯;该内酯又可被OH-进攻开环(当然仍然只能从羧酸负离子的背面),于是构型又发生一次翻转。这样,产物的构型就保持不变了。加酸只是为了把羧酸负离子变回羧酸罢了。

这叫“邻基参与”,羧基在OH-的作用下形成负离子,于分子内进攻和溴相连的碳原子(从溴的背面),溴离子离去,形成一个有三元环的结构,此时手性碳的构型发生了一次翻转;然后OH-再从氧原子的背面进攻该手性碳,完成反应,此次进攻又使得该手性碳的构型发生一次翻转。

因为SN1的中间体是碳正离子,碳正离子是平面结构,所以进攻试剂可以从平面两侧进攻,如果结果为手性化合物,那就是一对外消旋体。而SN2反应中间体是过渡态,进攻试剂只能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所以所得产物必然会发生构型翻转。

错的。手性碳SN1历程是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平面结构。在旁边基团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就是三个基团都没有手性,两边大小一样),亲核试剂从两面进攻的可能性相同,得到外消旋体。如果经历的是SN2历程,那么会构型翻转,这被称为Walden转换,因为SN2一定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的。

所有产物中都存在1个手性碳,所以都有旋光性。

拔染印花究竟是什么

拔染印花是在染色织物上印以消去染色染料的物质,在染色织物上获得花纹的印花工艺。印花所用的染料基本上与染色相同,有些面积较小的花纹可用涂料(颜料)。

拔染印花就是先染色后印花,在印花浆中含有能够破坏地色染料的化学药品,称为拔染剂,在适当条件下,可将地色破坏,经水洗得到白花称之为拔白;如果在印花浆中加入能耐拔染剂的染料,则在破坏地色的同时又染上另一种颜色,叫色拔(又称着色拔染)。

拔染印花也称雕印。指在已染色的织物上印上可消去“地色”的色浆而产生白色或彩色花纹的印花工艺。印花时,先在地色织物上印上含有可破坏地色的色浆,烘干后用含有拔染剂或同时含有耐拔染剂的花色染料印花。

拔染印花(discharge prints)织物上先进行染色或染料中间体处理后进行印花的加工方法。印花色浆中含有能破坏地色或染料中间体的化学药剂(称拔染剂),该药剂在印花后处理过程中,会破坏地色或阻止染料中间体进一步变成染料,最后从织物上洗去。印花处成为白色花纹的拔染工艺称为拔白印花。

甲基亚磺酸结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