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的密度

1、标准状态下,氮气密度是25g/L,根据密度公式ρ=m/V,即V=m/ρ,易算得为800立方米 也就是体积=质量/密度=1000000/25=800000L 即800立方米 前文中提到的“标准状态”就是指摄氏温度(平常所说的温度)为0℃(2715开)和压强为10325千帕(1标准大气压)的情况。

2、氮气的密度为2506g/立方厘米。氮气的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氮气比空气密度小,通常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才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氮气占大气总量的体积分数为712%,是空气的主要成份。标准情况下氮气(N)密度是25g/L,1L=1立方米,氮气的化学式为N。

3、比较方法一: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来判断:氧气的密度是429g∕l,空气的密度是293g∕l,二氧化碳密度977g/l,氮气的密度1250g/l。

4、具体来说,0.6Mpa下氮气的密度约为2kg/m。这一数据是基于气体物理性质的计算结果,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相关手册或专业软件查找到这一数据。由于气体密度的变化受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这个数值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波动。

...他曾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

1、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氮气密度: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将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去除,测得氮气的密度为2572克/升。方法二:将氨气通过灼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2508克/升。

2、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②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和氮气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

3、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应用波义耳的这一重大发现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②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和氮气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

标况下氮气的密度是多少的具体步骤

1、所以,标况下氮气的密度是25克/升或0.00125克/立方厘米。这两个单位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有所选择,25克/升适合于体积较小的计算,而0.00125克/立方厘米则更适用于体积较大的测量。

2、根据气体公式PV=nRT.其中P、T为标况下的压力、温度,R为常数。设n为1mol,可求得V=24L。

3、标况下氮气的密度是25kg/m。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以下是关于这一密度值的 理解标况条件:标况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即温度为0摄氏度,压力为大气压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值是固定的。

4、氮气的密度为25千克每立方米。在标准条件下,氮气(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在大气中,氮气占总体积的71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为25克每升。

5、P1V1/T1=P2V2/T2,标号1为标况,2为工况,这样就可以算出V1/V2,这个比值就是Nm3和m3的比。

...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定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上的...

1、英国科学家瑞利决定测量氮气的密度,他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制取氮气,一种是让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化合,以为剩下的都是氮气,测得的密度为2572g/L。第二种方法是让氧气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和氮气,测得的密度为2508g/L。两种方法结果相差0.0064g。

2、瑞利在制取氧和氮的过程中发现,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取的氧,密度完全相等,而用不同的方法制取的氮,密度则有微小的差异。如由氨制得的氮,与由空气制得的氮密度就不同,前者要小5/1000左右。对此,他自己反复验证了多次。

3、情况是这样的: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他制取了两份氮气,一份是从空气中直接得到的,另一份是通过分解氮的化合物——氨制取的。瑞利想,假如用两份氮气测出的密度值相同,就说明自己的实验准确无误,在测定其他气体的密度时他也是这么做的。

4、氮气及水蒸气组成)中得到的氦气,在标准情况下每升重2572克,而从氦的化合物中取得的氮气则每升重2506克,二者相差0.0066克。为了足够精确,瑞利又重做此实验,并用电火花通过两种氮,把它们封闭起来,静置8个月,结果,它们之间的重量差不变。瑞利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其他化学家求援。

5、他们两人又各自做了大量的实验,终于发现了在空气中还存在一种密度几乎是氮气密度一倍半的未知气体。

6、年,他分别用两种方法制得了氧气。第一种方法是将硝酸钾、硝酸镁、硝酸汞等硝酸盐加热得到氧气;第二种方法是将黑锰矿和硫酸盐共热得到氧气,并为氧气取名为“火空气”。在实验中,舍勒证明出空气中也存在“火空气”,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