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品国家标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标准-即针对产品具体品种的不同指定的标准,如衬衫,西服大衣,棉针织内衣等;另一类是方法标准-即各种检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如耐光色牢度,甲醛,pH值测定等。
2、国际标准包括ISO、EN(欧盟标准)、Oeko-Tex(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JIS(日本工业标准)以及GB和FZ(中国纺织标准等)。我国标准的分类和应用 我国的标准主要分为四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在全球范围内,纺织品的安全标准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GB 18401-2003,由我国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制定,对国内纺织品有严格规定。
4、在纺织品的世界里,确保品质和安全的标准至关重要。这些标准如ISO 105-A01-1994的纺织品色牢度试验,ISO 14184-1-1998的甲醛含量测定,以及ASTM D1776-2004的纺织品调湿试验规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检测规范。
5、中国纺织标准:GB、FZ;等等。我国标准分类主要分为4大类,其中:国标和行标是常用的检测标注,此外还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DTAC,其别称包括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氯化-N,N,N-三甲基-1-十二铵,以及乳化剂1231或1231,全称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它属于季铵盐类别,化学式为C12H25(CH3)3NCl,分子量为269,具有高纯度,大于99%。其物理形态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可溶于水和乙醇,熔点在235-236℃之间。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形成DTAC溶液,将DTAC与水按照特定的配方和浓度进行混合,以获得所需的30%液体含量。在某些工业过程中,需要将DTAC制备成液体形式,以便更好地进行混合、输送和应用,通过控制DTAC与溶剂的比例,实现所需的30%液体含量。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途:可用作杀菌剂和合成纤维抗静电剂。在油田钻深井时,可用作抗高温油包水型乳化泥浆的乳化剂。也可用作乳胶工业的防黏剂和隔离剂等。可用于工业水处理系统的杀菌灭藻、黏泥剥离和系统清洗,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DTAC是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3500应该是批次,具体是什么也不大清楚。

甲醛\尿素=2:1 左右,一般尿素多一些,同时加入三聚氰胺或者PVA,使游离的甲醛被固化。同时加入一些无机填料增加防水性等。
脲醛胶中缩二脲的含量应小于 0.8%,若超过这个范围,则对脲醛树脂的耐久性影响较大,如 含量为 1%时,2 个月之后脲醛树脂的粘接强度有明显下降。
尿素和甲醛在加热以及一定的酸碱度下,合成反应为脲醛树脂,其中一羟脲和二羟脲最多。
工业甲醛(36%) 960 氢氧化钠(30%) 适量 尿素(含氮量46%) 370 甲酸(20%) 适量 制备 将甲醛投入反应器,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5,加热至40℃时,加入占总量3/4的尿素,在50-60min内将温度升至90℃,保持20min。加入剩余的尿素,在90℃下反应40min。
1、年12月19日,ECHA发布公告,正式公布第六批20项SVHC。物质清单及用途如下:物质名称CAS NO.EC NO.最大限量/ppm潜在用途 铬酸铬 24613-89-6246-356-21000用于在航空航天,钢铁和铝涂层等行业的金属表面混合物。氢氧化铬酸锌钾11103-86-9234-329-81000航空/航天,钢铁,铝线圈,汽车等涂层。
2、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最近更新了高关注物质(SVHC)清单,新增了14种物质,这些物质在REACH法规下需要供应商提供供应链信息。
3、SVHC——高度关注物质,是REACH法规中的一项。
4、我们一般说REACH大部分是指REACHSVHC的。REACHSVHC2023年截止目前最新是235项(非金属)、金属测73项。REACH最新测非金属235项、金属73项。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将第二十六批4项SVHC评议物质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候选清单。至此,SVHC候选清单正式更新为225项(非金属)。
5、REACH是欧盟化学品管理法规,REACHSVHC即指REACH候选清单中的高度关注物质。截至2023年目前最新数据显示,REACHSVHC包括235项非金属和73项金属测。最新公布的第26批SVHC候选清单新增了4种物质,使得候选清单总数正式更新为225项非金属。其中,三聚氰胺等已为大家所熟知。
1、职业危害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修订,将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分为6类:粉尘:包括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能够导致职业病的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放射(可以参照国家的标准,如GBZ1-2007)和工作环境导致的如疲劳、视力下降等职业病; 非职业病危害因素就是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一是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