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分子式为C6H10的A,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

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说明其具有还原性。能使带溴溶液褪色,说明带有双键。不与汞盐稀硫酸作用,说明其不具有单独的双键。

推断A及B的结构,并用反应式加简要说明表示推断过程。3.A为CH3CH2CH2CH2C≡CH;B为CH3CH=CH-CH=CHCH34.分子式为C8H14的A,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但在汞盐催化下不与稀硫酸作用。A经臭氧氧化,再还原水解只得到一种分子式为C8H14O2的不带支链的开链化合物。

分析:分子式C6H10,不饱和度为2,说明可能含有一个三键,或两个双键;这也符合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能与AgNO3的氨溶液作用生成沉淀,说明A为炔烃,且为端炔;B、C、D则不能,说明他们都不含HC≡结构,当用热的高锰酸钾氧化时,A得CO2,也说明A为端炔,即含HC≡结构。

A:不饱和度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说明是环,因为碳和氢的不饱和键若是烯或者炔会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都褪色,所以是环,而这个环没有对称中心,应该是有光学活性的。

3-甲基-1-环己烯,是r构型还是s构型?

你的命名是错误的,所以分情况说明。甲基到底连着哪个碳?如果连在双键碳上,那是1-甲基环己烯,如果连在双键邻位碳上,是3-甲基环己烯,再错一位,是4-甲基环己烯,偏偏没有2-甲基环己烯。如果是1,则有顺反异构两种构型,如果是4,则都有R、S两种构型。

依次是:2-位, 6-位, Et, Me。因此1-位为S构型。对于1-硝基-3-甲基环己烷, 1-位是R,(j基团大小依次是:NO2, 3-甲基-CH2, CH2, H)。 3-位是S (基团大小依次是:1-NO2-, CH2, CH3, H)。

rs构型判断口诀:“竖顺R,横逆R”:当手性碳上的氢或最小基团位于竖键上,其他3个基团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顺时针,则此手性碳为R构型,若为逆时针,则为S构型。若氢或最小基团位于横键上,则其余3个基团从大到小排列,若是顺时针则为S构型,若为逆时针则为R构型。

顺时针方向为R构型;反时针方向为S构型。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分子的构型,相样按照前面的方法分别确定每一个手性碳的构型。按照命名编号原则标出每个手性碳的编号。优先次序规律是:先看基团的中心原子,原子序数大的在前。

S,3R)-1-甲基-3-硝基环己烷 1号位从甲基开始,一号位的手性:先开始于三号位那侧的取代基,再到另一侧,最后是甲基,逆时针,是S。三号位的手性:先开始于甲基这侧取代基,再另一侧,最后是NO2,顺时针,所以是R。

甲基环己烯中甲基有几个位置?

你可以把 环己烯分子视为一个平面,4,5-位两个甲基分别在平面两侧。这就是反-4,5-二甲基环己烯的结构。

环己烯和苯一样,以命名的基团为1,然后绕一圈分别按2到6编号,这个命名的意思是,以羟基为1号位,旁边是碳碳双键,绕一圈之后6号位是甲基。

核磁共振波谱(NMR):通过进行氢核和碳核NMR谱图分析,可以确定环己烯的分子中的各个原子的位置和类型,进而确定其结构。 红外光谱(IR):环己烯的IR光谱中有一个特征性的拉伸振动峰,在大约3000 cm-1处。通过测定该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鉴定环己烯的结构。

3—甲基—1—环己烯的分子式

1、甲基环己烯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环烯烃,分子式为C7H12,其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基团可以连接在环的不同位置,因此甲基环己烯有多个异构体,即同分异构体。甲基基团可以连接在环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如下图所示:甲基环己烯 因此,甲基环己烯中甲基有三个位置。

2、环己烯的分子结构是双键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环己烯的化学式为CH;CHCH(CH) 。

3、如图,环己烯是带一个双键的环己烷。编号时双键碳编为1,2号,两个甲基在1,3位。

4、含有两种杂化方式为,饱和碳原子是sp3杂化,双键碳采取sp2杂化,所以1-甲基环己烯中含有5个碳采取sp3杂化,2个碳采取sp2杂化。

5、环己烯 (2)CH 2 =CH—CH 2 —CH 2 —CH=CH 2 根据分子式,我们很容易判断出它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少了4个H,分子内可以含有2个双键或1个叁键或1个双键1个环,由于A为环状化合物,所以分子应该有1个双键1个环,且无支链,所以为环己烯。

3甲基环己烯结构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