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一边放矿石,一边加水,直到天平平衡。用量杯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V1 ml,即水的质量是V1 g。矿石的质量也是V1g.在量杯中加水V2ml ,把矿石放入量杯中,使矿石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体积V3。矿石的体积是V3-V2。
首先,使用天平准确测量小块矿石的质量,记为m;接着,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水,体积记为V1;将矿石完全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读取水和矿石的总体积V2。矿石的体积V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即V = V2 - V1。最后,利用密度的定义公式ρ = m/V,可以求出矿石的密度ρ。
根据密度公式p=m/V可知,要想测定矿石密度,需要测它的质量和体积。测质量: 用托盘天平和砝码测得矿石的质量m。测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由阿基米德定律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所以矿石重量是ρ水gV,沉底时重力不等于浮力,所以矿石重量=mg=ρ物Vg。
测量仪器:天平、量筒,夹子 测量步骤: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m;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的刻度V;将矿石用夹子小心地放入量筒中,待水面不动后,读出此时水面的刻度V;由公式ρ=m/(V-V),即可求得矿石的密度。
一吨石子是0.4立方米。石子的密度大约为:5g/CM3 ,1吨=1000kg=1000000g。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体积=质量/密度 所以1吨石子的体积是1000000/5=400000CM3 =0.4M3。体积的单位换算:计量单位。1立方米(m3)=1000升(liter)= 1000立方分米(dm3)。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计算的公式为:矿浆密度(ρ) = 1 / [ω / ρs + (1 - ω) / ρl ] 。例如,在某炭浆吸附作业中,经测定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为30%,固体密度为5 g/cm ,液体(水)密度为1 g/cm 。
矿浆密度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要明确,矿浆是由矿石颗粒和水组成。计算时需要知道矿浆中矿石的质量、水的质量以及矿石的密度、水的密度等参数。一般采用公式计算,设矿浆密度为ρ,矿石质量为m1,矿石密度为ρ1,水的质量为m2,水的密度为ρ2(通常取1g/cm )。
计算炭浆吸附情况下的矿浆密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明确所需数据,包括矿浆中矿石的质量、水的质量以及活性炭的质量,还有它们各自的密度。
炭浆吸附时,矿浆密度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常见方式。首先是通过基本定义公式计算,矿浆密度(ρ)等于矿浆质量(m)除以矿浆体积(V),即ρ = m / V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别确定矿浆中固体(矿石等)和液体(通常是水)的相关参数。
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采用仪器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密度计,将其直接放入矿浆中,待读数稳定后,读取的数值就是矿浆密度。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要确保密度计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在炭浆吸附环节,矿浆密度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要明确,矿浆是由矿石颗粒和水组成。计算矿浆密度(ρ)通常使用公式:ρ = (m矿 + m水) / V矿浆 。这里的m矿是矿石的质量,m水是水的质量,V矿浆是矿浆的总体积。
计算的公式为:矿浆密度(ρ) = 1 / [ω / ρs + (1 - ω) / ρl ] 。例如,在某炭浆吸附作业中,经测定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为30%,固体密度为5 g/cm ,液体(水)密度为1 g/cm 。
计算炭浆吸附情况下的矿浆密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明确所需数据,包括矿浆中矿石的质量、水的质量以及活性炭的质量,还有它们各自的密度。
炭浆吸附时,矿浆密度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常见方式。首先是通过基本定义公式计算,矿浆密度(ρ)等于矿浆质量(m)除以矿浆体积(V),即ρ = m / V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别确定矿浆中固体(矿石等)和液体(通常是水)的相关参数。
在炭浆吸附环节,矿浆密度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要明确,矿浆是由矿石颗粒和水组成。计算矿浆密度(ρ)通常使用公式:ρ = (m矿 + m水) / V矿浆 。这里的m矿是矿石的质量,m水是水的质量,V矿浆是矿浆的总体积。
一般采用公式计算,设矿浆密度为ρ,矿石质量为m1,矿石密度为ρ1,水的质量为m2,水的密度为ρ2(通常取1g/cm )。矿浆的总体积V = m1/ρ1 + m2/ρ2 ,矿浆的总质量M = m1 + m2 。那么矿浆密度ρ = M / V ,即ρ = (m1 + m2) / (m1/ρ1 + m2/ρ2) 。
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采用仪器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密度计,将其直接放入矿浆中,待读数稳定后,读取的数值就是矿浆密度。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要确保密度计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指矿料的有效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关于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定义: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一个比值,它反映了矿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与水密度的相对大小。计算方法: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 矿料的有效密度 ÷ 同温度水的密度。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指矿料的有效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以下是关于矿料有效相对密度的详细解释:定义: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一个比值,用于描述矿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特性。计算方法: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 矿料的有效密度 / 同温度水的密度。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指矿料的有效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以下是关于矿料有效相对密度的详细解释:定义: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用于描述矿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特性。计算公式: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 矿料的有效密度 / 同温度水的密度。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指矿料的有效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以下是关于矿料有效相对密度的详细解释:定义: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是通过将矿料的有效密度除以同温度下水的密度来计算的。矿料的有效密度:矿料的有效密度是指矿料的干质量除以其有效体积。
1、某校地质兴趣活动小组在野外采得一块矿 石,为测出它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 ,量筒,水和细线进行试验:先用弹簧测力 计测出矿石的重力,其大小如图所示,再 将矿石浸没在原来装有40cm立方米水的量 筒中,水面上升到85ML,静止时弹簧测力 计的读为3N。矿石重2N求,(1)矿石受到的重力 和浮力;(2)矿石的密度。
2、测定密度,需要知道质量和体积。质量是M0,为了求出V0,通过排水法测定。一个方法是通过比较烧杯放入石块前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求出体积V0,直接得到结果。另一个方法就是问题一中的解
3、答案是对的!因为手提细线使矿石块浸没在此烧杯的水中时,矿石受到的力是,手提力+浮力=矿石重力 水受到相反向下的力=水给矿石的浮力。这个浮力就是相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也就是M2-M1的差值。因此这个体积也是矿石的体积。所以p=m0/(m2-m1) *p水。实际上和 xiaoqiang2038回答的是一个思路。
1、首先,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1000×密度×质量分数/摩尔质量。基于这个公式,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被推导为:密度=物质的量浓度/(1000×质量分数/摩尔质量)。然而,对于盐酸而言,还存在一个近似计算密度的简便公式:密度=1+质量分数的数值/200。
2、对于盐酸有一个经验公式,1+质量分数(小数)除以2,即为盐酸密度。
3、mg/l和mg/kg都是比值单位,用于表示浓度或含量。 mg/kg实际上是mg/g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因为1kg等于1000g。 要将由mg/l转换为mg/kg,需将mg/l的数值乘以相应液体的密度(单位为g/L)。 例如,如果液体密度为1g/mL(即1000g/L),则1mg/mL(mg/L)等于1mg/g(mg/kg)。
4、g/ml,30%的盐酸溶液的密度约为15g/ml。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之间,没有相应的公式可以计算。
5、考虑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我们有一瓶溶液,它的密度是5 g/mL,体积为100 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首先,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出溶液的质量为150 g。由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溶质的质量就是30 g,溶液的质量为150 g,溶剂的质量为120 g。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6、C = ( ) / M 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密度,为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该公式表明物质的量浓度可以通过溶液密度、质量分数和溶质的摩尔质量来计算。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份0.1mol/L的NaCl溶液,其溶液密度为02g/mL,质量分数为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