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为p,圆周率为$.GMm/(r^2) = m(v^2)/r ...1 GMm/(r^2) = mg ...2 //称为黄金公式。
2、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为p,圆周率为$.GMm/(r^2)= m(v^2)/r ...1 GMm/(r^2)= mg ...2 //称为黄金公式。
3、由mg=GmM/R得M=gR/G 其中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球的半径,G为引力常量。
4、根据高中物理必修二,有地球质量M=(4派平方*半径立方)/(地球卫星周期平方*G),(G是一个常数,数值约为67*10^(-11),再由密度=质量/体积,以及将地球近似看作一个球,则体积=三分之四派乘半径的立方,综合地球质量公式,得密度=三派/G*T的平方。
5、密度常用公式 人体的密度仅有02 g/cm,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3g/cm,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6、地球的质量为976×l0^27克,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
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为p,圆周率为$.GMm/(r^2) = m(v^2)/r ...1 GMm/(r^2) = mg ...2 //称为黄金公式。
由mg=GmM/R得M=gR/G 其中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球的半径,G为引力常量。
大气圈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地球的低层大气圈中,如对流层和平流层,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大气分子在低空比较密集,随着高度的增加,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减弱,空气分子变得更稀疏,因此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为947×1021t。据地球的形状参数,可以求得地球的体积为083×1012km3。用体积除地球的质量,便可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16g/cm3。地表岩石的平均密度为7~8g/cm3,海水的平均密度为l.028g/cm3。据此可以肯定,地球内部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地球的质量为976×l0^27克,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
地壳平均密度为7*1000千克/立方米,表面积为1亿平方公里,合1*100000000000000平方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公里,合17000米。所以地壳质量为:1*100000000000000*17000*7*1000=2341*100000000000000000000千克,合341*100000000000000000000吨。等于2341亿亿吨。
地球的体积是0832073×10^12km。地球英文为Earth,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直径12756km,质量为965×10^24kg,平均密度55085kg/m,其自转周期为23h56min4s,公转周期约为一年,它是宇宙中人类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为947×1021t。据地球的形状参数,可以求得地球的体积为083×1012km3。用体积除地球的质量,便可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16g/cm3。地表岩石的平均密度为7~8g/cm3,海水的平均密度为l.028g/cm3。据此可以肯定,地球内部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地球平均密度约为52克每立方厘米。地球内部的密度因各个圈层而不同。由于每一圈层的组成物质及物体的弹性都不同,因此只能算得地球的平均密度。地球的质量约为五点九八乘十的二十七次方克,地球的体积约为一点零八乘十的二十七次方立方厘米。根据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即可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
由mg=GmM/R得M=gR/G 其中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球的半径,G为引力常量。
根据高中物理必修二,有地球质量M=(4派平方*半径立方)/(地球卫星周期平方*G),(G是一个常数,数值约为67*10^(-11),再由密度=质量/体积,以及将地球近似看作一个球,则体积=三分之四派乘半径的立方,综合地球质量公式,得密度=三派/G*T的平方。
ρ=M/V=M/{[4π(R)^3]/3}=3π/[G(T)^2]……① 事实上,在地球表面旋转的卫星很难想象,你可以设想就是你自己,在马路边站了24小时,也就相当于围绕地心公转了一周,代入公转周期T=24h,可算出地球平均密度大约是:1938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