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啶也是液体,有氨臭味,鱼腥味的浓淡与三甲胺的浓度关系较为密切。平时做鱼放适量料酒、醋和生姜,可除去鱼腥味。(因为三甲胺和哌啶是碱性物质,加入醋会中和掉)。
蕨菜水煮过程发出很大臭味是来自三甲胺和哌啶的物质。三甲胺是气体,易溶于水。哌啶也是液体,有氨臭味。去除味道的方法是:用水煮沸,变软,然后过冷水洗涤,大条的最好撕开几瓣,浸泡12-24小时,期间换四五次水。
原来腥味来自鱼肉蛋白质的代谢和腐败产生的叫三甲胺和哌啶的物质,三甲胺是气体,易溶于水。哌啶是液体,有氨臭味,鱼腥味的浓淡与三甲胺的浓度关系较为密切。
腥味来自鱼肉蛋白质的代谢和腐败产生的叫三甲胺和哌啶的物质,三甲胺是气体,易溶于水。哌啶也是液体,有氨臭味,鱼腥味的浓淡与三甲胺的浓度关系较为密切。平时做鱼放适量料酒、醋和生姜,可除去鱼腥味。

1、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误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和粘膜和有刺激作用。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3、当n-甲基吗啉着火时,可采用将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防止火势扩大的方法,当然这种灭火方式的前提是救援人员必须安全地进入现场,而且火源相对比较容易控制。
4、若要处理可以利用MOFS装置,集预处理、高级氧化、生化处理为一体的设施。若要回收,考虑蒸发,萃取。答案参考自环保通。
5、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必要时要用水枪(雾状水)掩护。要根据泄漏品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
首先,将反应混合物中的无机盐类和产生的沉淀物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分离出来。其次,将过滤后的有机相溶液加入水中,并搅拌均匀,使得吡啶盐酸盐转化成其自由碱态的吡啶,溶于水相中。
将吡啶放入无水乙醇中加热,投入金属钠。反应完成后,用水蒸气蒸馏,蒸出哌啶和乙醇。用盐酸中和后蒸去乙醇,这样就可以得到哌啶盐酸盐。最后用氢氧化钠处理,得到哌啶。
反应液经过滤,取滤液分馏,收集102-108℃馏出液,即得哌啶。
1、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
2、N-甲基吡咯烷酮为弱碱性,能生成盐酸盐。与重金属盐形成加合物,例如与溴化镍加热到150℃,生成NiBr2(C5H9ON)3,熔点105℃。
3、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0.1mol/L盐酸溶液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