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只讨论纵波的传播速度。影响纵波的传播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岩石的弹性性质、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孔隙中的充填物、地层的埋藏深度、地质年代和构造运动等。下面分别进行讨论。(一)岩性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根据纵波速度公式(1-3-1)可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石的弹性性质有关。
影响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的地质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岩石本身的弹性性质:包括杨氏弹性模量、拉梅常数、泊松比、体变模量等。这些因素与岩石的成分和岩石形成时经历的热力作用、压实作用程度相关。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岩土介质的密度、介质的孔隙度和充填物性质、地质的埋深和地质年代。(一)岩土介质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岩土越致密,波速越高,速度v与岩石密度的关系,满足以下方程: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对于大多数沉积岩石而言,a=0.31,n=0.25。

1、通过对大量岩石物性数据的统计,我们得到了岩石层次的物性统计特征(表1-表1-2)。不难发现,每类岩石之间物性存在着差异,但不是完全不同,不具有明显的分界阀值。
2、密度特征:正常沉积的细碎屑-粗碎屑岩类密度较低,变化范围在69至71 g/cm之间。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密度变化较大,且随着镁铁质成分的增加,从酸性岩到中性岩,再到基性岩,密度呈增大趋势。
3、从表3-1明显地看出,胶东地区各类正常岩层物性特征基本可分为五种类型:①不均匀磁性—高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②弱磁性—中密度—中导电性—低激电性;③弱磁性—中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④不均匀磁性—中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⑤弱磁性—中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
4、密度特征 从岩石类型看,正常沉积的细碎屑-粗碎屑岩类的密度较低,变化于69~71g/cm3,变化量不大。
1、岩石的比热容为2 MJ/m3·℃,热导率为3 M/m·℃,密度为6 g/cm3。 砂砾层的比热容为2 MJ/m3·℃,热导率为3 M/m·℃,密度为6 g/cm3。
2、岩石比重和密度的大小。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具有离子型或共价型结晶键密度为2到5克每厘米bai3极少数达5克每厘米。
3、石板石的密度大约在20到90克/立方厘米之间。
4、山岩的密度因不同的岩石类型而异。一般来说,大多数常见的岩石密度在6至3克/立方厘米之间。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岩石类型的多样性: 自然界中的岩石因其形成环境、成分和结构的差异而多种多样。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岩石的密度。例如,火成岩的密度通常较高,而沉积岩的密度则可能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