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甲基蓝(化学式:C 1 6 H 1 8 ClN 3 S,分子量:3186),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鎓氯化物,是一种吩噻嗪盐,正电荷不稳定。
2、次甲基蓝和亚甲基蓝不是一样的。次甲基蓝:甲基蓝的代称,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亚甲基蓝:是一种吩噻嗪盐,正电荷不稳定。
3、另外,亚甲蓝在进入人体30分钟(注射)至几小时(口服)内会从尿中排出,导致尿液暂时呈蓝色,因此也用来作肾功能测定。观赏鱼养殖中,0.1-0.2ppm的亚甲蓝溶液也被用作消毒,或治疗白点病等疾病。
4、亚甲基蓝结构式如下:化学式为NH4Cl2(C1H6 O3)、结构简式为CH3-Cl2-H2O(H3-Cl-O-OH)亚甲基蓝与三氯甲烷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即亚甲基蓝。
1、属于一碳单位的是甲基、亚甲基、甲炔基、亚胺甲基等。一碳单位有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羟甲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等。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一碳单位是合成核苷酸的重要材料。
2、二甲基就是甲烷分子去掉两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三甲基就是甲烷分子去掉三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
3、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是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CH3)、亚甲基/甲烯基(-CH2-)、次甲基、羟甲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等。一碳单位是合成核苷酸的重要材料。
4、-CH3 叫甲基 ;-CH2- 叫亚甲基 ;-CH-叫次甲基 对应的基团中的碳原子分别称为伯碳原子,仲碳原子,叔碳原子.没有H的是季碳原子,不再称作某甲基。
5、次甲基蓝:甲基蓝的代称,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亚甲基蓝:是一种吩噻嗪盐,正电荷不稳定。用途不同 次甲基蓝:被用作生物染色剂,用于动物组织学中原生动物活体、细菌、神经细胞的染色。医用消毒剂。
6、不是一个基团。甲亚基是双键,亚甲基是甲基再少个氢。
1、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如下:pH值在4~2之间,显橙色。pH值在小于4,显红色。pH值大于2,显黄色。终点颜色为黄色,说明溶液pH值大于2。
2、甲基红+亚甲基蓝变色比较敏锐的,一般变色范围都很小,所以都只标明变色点,不标变色范围,甲基红-溴甲酚绿的变色点是1,颜色为暗灰色,也就是红色和绿色的中间过渡色。
3、甲基橙应该是酸性染料,变色范围在pH4以下,甲基蓝属于偏碱性的染料,变色范围在pH 4-14。
4、其pH值在4~2区间时,呈橙色。其pH值=4时,呈红色,因是靠近酸性强的一边时的颜色,故又称之为酸色。其pH值=2时,呈黄色,因是靠近碱性强的一边时的颜色,故又称之为碱色。
5、会。亚甲基蓝溶液在100度长时间的情况下是会发生变色反应的,亚甲蓝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会使溶液褪色,若迅速加入氨水或露置于空气中则可以恢复。
6、会。亚甲基蓝褪色前ph值是九点四,褪色后ph值是五点四,所以亚甲基蓝褪色前后ph是会变化的。亚甲基蓝为深绿色,是一种氧化还原剂,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起到杀菌和杀虫的作用。
1、化学式不同:甲基蓝的化学式为C37H27N3Na2O9S3;亚甲基蓝的化学式为C16H18ClN3S。分子量不同:甲基蓝的分子量为7980;亚甲基蓝的分子量为3186。
2、亚甲基蓝和甲基蓝区别:两者的化学式,分子量,化学结构都不同。亚甲基蓝:化学式:C16H18ClN3S,分子量:3186,是一种吩噻嗪盐。甲基蓝:分子式C37H27N3Na2O9S3,分子量:7980,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
3、亚甲基蓝和甲基蓝的区别有:用途不一样:甲基蓝用于动物组织学中原生动物活体、细菌、神经细胞的染色,是医用消毒剂。亚甲基蓝用于抢救硝基苯、亚硝酸盐和氰化物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