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甲基-2-二溴环戊烷。溴水一般指溴单质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环戊烯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甲基-2-二溴环戊烷,溴单质微溶于水,80%以上的溴会与水反应生成溴化氢与次溴酸,但仍然会有少量溴单质溶解在水中,所以溴水呈橙黄色。
2、-甲基环己烯(Methylcyclohexene)和HBr/H2O2在常温下反应会出现加成反应,生成溴代环己烷。反应机理如下: H2O2和HBr反应生成溴代溴。 溴代溴和1-甲基环己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溴-1-甲基环己烷。
3、这是一个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产物如图所示。
1、生成的是1,3,5-三甲基-1,3,5-环己三醇(应该是这样叫,一年没看快忘了)。具体的机理看来你是知道的,就是这个反应3个丙酮都是生成一个碳负离子,然后分别进攻另一个分子的2号位碳原子,打个比方是1进攻2,2进攻3,3进攻1,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元环,就好了。有不懂再追问。
2、氢卤酸与大多数二级、三级醇和空阻特别大的一级酵按SN1机理进行反应。如果按SN机理反应,就有重排产物产生,如2-戊醇与氢溴酸反应有86%2-溴戊烷与14%3-溴戊烷;异丁醇在氢溴酸与硫酸中加热反应,有80%异丁基溴与20%三级丁基溴,新戊醇由于β位位阻太大,得到的是重排产物2-甲基-2-溴丁烷。
3、在加热时,Br会发生解离,解离后的Br负离子既可以在正面也可以在反面重新与碳正离子结合,而导致光学活性消失。同时结合的方式是达到最小的空间阻碍,即1,2-二溴的位置是反式,导致外消旋化。
4、常温下加入液溴,褪色即为环丙烷。不褪色为环戊烷。环丙烷性质不稳定,易变为开链化合物,也易被浓硫酸吸收。加氢生成丙烷;与溴作用得1,3-二溴丙烷,热解后则生成丙烯。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与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二溴代物,三溴代物都只有一种--这句话应该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二溴代物、三溴代物都只有一种,所以是均三甲苯,即三个甲基分别是间位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下列阳离子和阴离子中的若干种。
6、卤原子比烃基占优所以从最先出现卤离子那端的编号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1、主要产物是1-甲基-1-溴环戊烷。连有烷基多的碳上的氢易被取代。
2、溴与水生成次溴酸,与甲基环戊烯发生加成反应,双键断裂,分别加上羟基和溴,生成1-甲基-2-溴环戊醇。
3、题目中用黑笔写的答案是溴原子取代了甲基环戊烷中甲基上的一个氢原子(属于与伯碳原子相联结的氢原子),而没有取代与甲基相邻碳原子上联结的氢原子(属于与仲碳原子相联结的氢原子),不是该反应的主要产物。所以用红笔写的产物(溴原子取代了与仲碳原子相联结的氢原子)是该反应的主要产物。
4、好吧 这是个自由基反应 反应的时候 溴分子先拆成两个自由基 然后溴自由基去进攻甲基环戊烷生成溴化氢和碳自由基 由于三级碳自由基稳定性二级碳自由基一级碳自由基甲基自由基 所以就想如图所示的那样反应了。。
5、反-1-甲基-2溴环戊烷与HCN和DMF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被CN所取代。
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 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2、②既含主体官能团,又含取代基官能团的化合物 以主体官能团对应的化合物为母体,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根据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类化合物。
3、以化合物1为例,(2R,3R)-2,3-二羟基丁酸的命名过程,2号碳由于甲基与氢的连接呈现R构型,而4号碳上氯原子与邻近的两个甲基基团顺时针排列,定义为R构型,同样5号碳的逆时针排列决定了其R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