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在砖的背面进行滴水实验,但是我自己逛市场这么久,我觉得也不是很科学,其实瓷砖有一个检测报告可以看啊,有吸水率标注了,我买汤普森瓷砖的时候,就查看了一系列报告,放心的买了。
色泽:坯体致密度高的瓷砖色泽饱满、均匀,不易出现色差、斑点等问题,更加美观。坯体致密度是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影响坯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烧结性能、导热性、电导率等。
举例子:北宋湖田窑的胎和同时期相邻福建众多窑口瓷器胎的致密度就相差非常大,疏松是因为窑温不够,瓷土玻化程度低;瓷土的淘洗不够精细或本土本来就没有好的瓷土。这二方面都会引起胎的疏松。
*程序2:针对不吸水的陶瓷产品,也可直接读取产品的视密度。技术数据:密度为陶瓷特性中最常被测定的物性,做为烧结体致密化程度的依据。陶瓷材料是由气孔在内的多相系统组成,其密度可分为体密度和视密度。
吸水率测试吸水率决定来瓷砖的使用,吸水率高的瓷砖致密度低,砖孔稀松,不宜在频繁活动的地方使用,以免吸水积垢后不宜清理;吸水率低的瓷砖则致密度高,具有很高的防潮抗污能力。
在一个立方体内有4个圆球,6个面每面是半个,合起来是3个,8个顶点每个是1/8个圆球,合起来是1个,所以共有4个圆球。而这个立方体的边长为√2(两个圆球的直径),而致密度就等于4个圆球的体积除以这个立方体的体积。
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和密度的计算,需要弄清堆积方式、晶胞切割方法、晶胞体积、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的体积。基于解析几何基本原理,用添加原子的“位置因子S”作为计算晶面间距的工具。
密排六方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柱体的上、下底面六个角及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柱体中心还有3个原子。
面心立方的可以直接用公式,因为h,k,l三个值都是奇数,晶面间距为三分之根号三。
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3/8=68%。面心立方:一个胞共有8*1/8+6*1/2=4个原子。面心立方密排方向为[110],从而有4r==a*√2。同样可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2/6=74%。
面心立方的密排方向为[110],从而有4r=a*sqrt(2)。单个晶胞的体积为V2=a,联立前面三个式子可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2/6=74%。
面心立方的致密度是0.74。面心立方:一个胞共有8*1/8+6*1/2=4个原子。面心立方密排方向为,从而有4r==a*√2。同样可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2/6=74%。
简单立方的致密度计算:一个FCC晶胞共有8*1/8+6*1/2=4个原子,原子的总体积为V1=4*4πr/3。面心立方的密排方向为[110],从而有4r=a*sqrt。
致密度是决定翡翠种质好坏的关键因素。皮壳的沙感表现,一是沙粒细腻感,二是沙粒的紧凑感,也就是致密度。如果说得书面一点,致密度就是翡翠组成矿物(硬玉)之间相互结合的疏密、松紧程度,行家喜欢说“皮紧”“皮松”。
看致密度:老坑翡翠的致密度较高,其内部结构非常紧密,晶体之间排列有序,呈纤维交织结构,而新坑翡翠的致密度相对较低,晶体排列较为杂乱无章。
翡翠的致密度:翡翠的致密度指的就是翡翠矿物颗粒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一般来说,矿物颗粒小的翡翠,它看起来致密度就会比较的好,而那些矿物颗粒大的翡翠,那么它的致密度就会比较的差。
看颜色,天然的翡翠手镯颜色分布的很自然,内部还能看到它的色根,如果颜色看起来不自然,且看不到色根,就说明是假的或者经过加工镯子。看翡翠晶体构造可应用强光手电筒。
面心立方的可以直接用公式,因为h,k,l三个值都是奇数,晶面间距为三分之根号三。
以面心立方为例:在一个立方体内有4个圆球,6个面每面是半个,合起来是3个,8个顶点每个是1/8个圆球,合起来是1个,所以共有4个圆球。
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3/8=68%。面心立方:一个胞共有8*1/8+6*1/2=4个原子。面心立方密排方向为[110],从而有4r==a*√2。同样可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2/6=74%。
面心立方原子个数除以晶格常数的三次方的结果是面致密度。
物体的密度为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测量是依据阿基米德原理来实现的。该原理说明:浸入液体中的每一个固体失去的重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方法的选择依赖精度需要的程度和样品材料可利用的数量之间。携带式比重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设计的,当一定重量的比重计插入液体时,测量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对应于浸没高度),即可求得液体比重。
将样品的质量除以有效体积,即可得到样品的密度。需要注意的是,浸泡和过滤的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气泡和残留的液体,以确保准确测得的密度值。此外,确保在测量前后对干燥材料进行保存,以防止湿度对密度结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