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把现在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均匀分布,宇宙的密度会是多少?影响因素有哪些...

综上所述,如果把可观测宇宙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等效推广至930亿光年可观测宇宙之外的整个宇宙空间是合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整个宇宙所有物质均匀分布的密度大小为10^-28 kg/m^3的数量级,在大尺度上是确实可信的。毕竟我们不能与科学逻辑、数学原理相争辩。

目前认为,宇宙的平均密度在2×10-31克/厘米^3到5 x 10^31克/厘米^3之间。这个数字看上去差了一倍多,但对于宇宙整体来说,只要平均密度在 10^31克/厘米^3这一数量级上,宇宙整体的演化过程就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宇宙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8 千克/立方米(目前还只是比较权威的估算,不可能很精确)。这个密度稍微的小于临界值,所以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

太阳温度高达5000度,为什么宇宙还是冷的?

因此,太空并不是冷,而是压根体现不了温度,同时也没有办法吸收太阳的热。

那么关于太阳的温度已经高达五千多度为何所释放的光芒还是导致宇宙是冷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宇宙中的传播,没有物质可以吸收。

其实宇宙刚诞生的时候并不冷,非但不冷还是极其炽热的,但暴涨的空间迅速让宇宙的温度下降到了物质能形成的程度!当然暴涨并没有停止,宇宙也在逐渐降温,一直到现在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约为3K。

他的引力与质量的的关系是称正比的,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是成反比的关系的,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有也会因不断燃烧而下降,所辐射的范围也会随着质量的下降而减低。 宇宙自身的原因加上太阳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才会出现太阳的温度虽然高达5000度,但是宇宙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他的引力与质量的的关系是称正比的,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是成反比的关系的,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有也会因不断燃烧而下降,所辐射的范围也会随着质量的下降而减低。宇宙自身的原因加上太阳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才会出现太阳的温度虽然高达5000度,但是宇宙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宇宙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体积就会一直膨胀下去?

1、因为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而万有引力是和该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有关系的,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也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即距离越大引力越小。当万有引力不足以束缚住宇宙中物体的扩散时,即可以看作是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时,宇宙就会不断膨胀。

2、理论上存在某种临界密度。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称为开宇宙;要是物质的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密度,膨胀过程迟早会停下来,并随之出现收缩,称为闭宇宙。问题似乎变得很简单,但实则不然。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

3、通俗地说,如果宇宙中物质非常多,物质密度超过临界密度,物质的引力会导致宇宙的膨胀减速,宇宙的膨胀最后会停止,并逆转为收缩。如果物质密度等于或低于临界密度,则宇宙会一直膨胀下去。

4、理论上存在某种临界密度。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称为开宇宙;要是物质的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密度,膨胀过程迟早会停下来,并随之出现收缩,称为闭宇宙。 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但要测定宇宙中物质平均密度就不那么容易了。

5、膨胀停止的早晚取决于宇宙物质密度的大小。假设物质密度是临界密度的2倍,这膨胀过程经过约500亿年后停止,宇宙半径比现在大一倍。一旦自引力占上风,宇宙开始收缩,收缩过程几乎正好是膨胀过程的反演,1000亿年后重新回复到大爆炸发生时的极高密度和极高温度状态。

宇宙的最大密度是多少

假如我们的宇宙密度达到1·14*10^-11 (千克/立方米),它才能弯曲成一个超级球体。

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在8×10^13克/立方厘米到2×10^15克/立方厘米之间。

这主要是因为它的体积是无限小的。其实关于黑洞的密度,这种说法只是主流,有人认为星体坍缩成黑洞后不存在物质,只有高密度的暗能量。 奇点的密度也是无穷大的,黑洞也算奇点的一种。 宇宙爆炸之初,一个体积为零的奇点,饱含了宇宙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密度无穷大,温度无穷高。

一立方厘米大约就是一个骰子大小,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极端的情况,比如下面几个:地球核心 密度高达15克/立方厘米,是水密度的15倍,主要成分是铁和镍,由于巨大的压力,使得铁镍原子之间的间隙缩小。金属锇 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 ,密度高达26克/立方厘米。

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宇宙的密度是多少?

1、宇宙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8 千克/立方米(目前还只是比较权威的估算,不可能很精确)。这个密度稍微的小于临界值,所以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

2、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刚刚诞生时,密度非常高,甚至达到了非常大的数值。在宇宙诞生的瞬间,宇宙密度约为$10^{94}$克/立方厘米,比核物质密度还要高。随着宇宙的膨胀,密度逐渐减小。大约100万年后,宇宙密度降到了与氢原子密度相当的水平,即每个立方厘米中含有几十个氢原子。

3、可观测宇宙体积为V=1/6 14D^3(D取930亿光年),则可观测宇宙的平均密度就是p=M / V=8x10^-28 kg/m^很显然,我们可观测宇宙密度之小不堪想象,小到每立方米仅在10^-28 kg数量级,甚至比一个质子的质量还小一个数量级,说明外太空基本处于准真空状态。

4、天体的密度公式是ρ=M/V=M/(4πR/3)。地球及其它天体的质量很大,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为计算天体质量提供了可能性。

宇宙初期的密度是多少

比现在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制造出来的真空还要稀薄! 宇宙在每10亿年里膨胀5%至10%。

宇宙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8 千克/立方米(目前还只是比较权威的估算,不可能很精确)。这个密度稍微的小于临界值,所以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

综上所述,如果把可观测宇宙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等效推广至930亿光年可观测宇宙之外的整个宇宙空间是合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整个宇宙所有物质均匀分布的密度大小为10^-28 kg/m^3的数量级,在大尺度上是确实可信的。毕竟我们不能与科学逻辑、数学原理相争辩。

宇宙的平均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