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的,而且是必须是酚滴入浓溴水。因为溴可溶于酚,酚太多导致溶解使颜色发生变化,掩盖了白色沉淀。
2、不能 溴水只能与双键加成褪色,3种甲基苯酚里都没有双键,因此不能褪色。苯环上的碳与碳之间是一种界于C-C单键与C=C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价键,不能与溴水反应。甲基苯之所以能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是发生取代反应所致。
3、只有在浓溴水中滴少量苯酚才会出现此现象。如苯酚过量,则只出现白色沉淀。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只出现白色沉淀。 扩展资料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PhOH+NaOH→PhONa+HO。
4、照你说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那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了什么?说明苯酚已反应完,所以不存在以上问题,我们使用饱和浓溴水不是为了防止这个,而是为了增大溴的浓度,使实验现象明显。
5、↓ +3HBr 在浓溴水中滴入少量苯酚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并可进而转为黄色沉淀。 因为苯酚加入浓溴水后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而溴水过量,溶于三溴苯酚,呈现黄色!注意,应该是在浓溴水中滴少量苯酚才会出现此现象!(如苯酚过量,则只出现白色沉淀。)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只出现白色沉淀。
1、分)(1)C 10 H 12 O 4 (2分) 取代(2分 ) (2)4 (2分) (3) (2分) (4)6 (3分) (每种2分,共4分) 试题分析:(1)根据TMB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 10 H 12 O 4 ;根据对甲基苯酚和A的化学式可知,该反应是苯环上的2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
2、【答案】:以苯酚为原料合成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考虑先引入溴,再导入醛基。由羟基为邻对位取代基,因此必须首先将羟基的对位进行保护,使上溴反应仅在邻位进行,制得2,6-二溴苯酚,再进行甲氧基置换反应,最后倒入醛基。
3、历史上有三种苯酚的合成路线。路线1:由苯氯化制得氯苯,然后氯苯与熔融NaOH在200摄氏度下反应得苯酚钠,加酸得苯酚。路线2:异丙苯氧化得过氧化异两苯,然后酸性条件下水解得苯酚。路线3:苯磺化再用NaOH中和得苯磺酸钠,然后与固体NaOH共热得苯酚钠,最后酸化得苯酚。
4、若C不经提纯,产物敌草胺中将混有少量副产物E(分子式为C23H18O3),E是一种酯。E的结构简式为 。(5)已知: ,写出以苯酚和乙醇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这道题没有说清楚。如果是苯酚、3-甲基苯酚、环己醇的鉴别 就是加入FeCl3,没有变化的是环己醇,苯酚和FeCl3作用显紫色,3-甲基苯酚遇FeCl3显蓝色。
苯酚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其实如果可以用溶解性来判断更简单环己醇和甘油可以用Na来区分,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甘油消耗的Na。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先用FeCl3,显色的为苯酚或先用Br2水,生成 白色 沉淀(三溴苯酚白色 沉淀)为苯酚;其次用NaHCO3,有气体(CO2)放出为苯甲酸;最后用Lucas(卢卡斯)试剂(无水ZnCl2+浓HCl)区分环己烷和环己醇,出现混浊或分层为环己醇,无现象为环己烷。这样就把环己烷,环己醇,苯酚,苯甲酸区分开了。
可知,四者都微溶于水,不可用水鉴别。环己酮(可被还原) 环己醇(可被氧化) 苯酚(酸性) ,苯胺(碱性)。因此,加入碳酸钠鉴别出,加入碳酸钠鉴别出苯酚(产生CO2),加入酸鉴别出苯胺(产生氨气)。
如果用波谱就太简单了,核磁谱图苯酚的氢出在6-7之间,环己醇六个氢应该在2以下。红外的话,苯酚在1600和1400有强特征吸收,环己醇没有,紫外更明显了,苯酚在200纳米以上有吸收峰,环己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