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环己醇具有手性,是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是指一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基团,形成一个立体化学结构。
2、碳碳双键基团;甲基,-CH3;氢原子,-H;这四个基团都是不同的。因此,分子具有手性。
3、并且这四个基团都不一样。具有手性碳的分子,都存在旋光异构体。图中给出的这种物质没有手性碳,它没有旋光异构体,只存在顺反异构体。
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4-甲基吡啶作为亲核试剂有孤对电子,可以攻击苯甲醛的羰基碳:这符合Michael加成反应的基本特征。酸性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促进反应进行:酸性条件下,催化剂可以负责质子转移和离子化步骤,加速反应进行。
-甲基吡啶中的2-位甲基富有反应性,氧化时生成吡啶-2-羧酸(皮考啉酸,C5H4NCO2H)。在脱水剂存在下与苯甲醛发生缩合,生成苯亚甲基衍生物。在200℃与多聚甲醛反应,生成2-(β-羟乙基)吡啶。
浓NaOH条件下,苯甲醛+甲醛是:强碱性条件,丙酮甲基形碳负离进攻苯甲醛,脱1水,4-苯基-3-烯-2-丁酮 醛或酮在弱碱(胺、吡啶等)催化下,与具有活泼α-氢原子的化合物缩合的反应称为Knoevenagel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和苯甲醛反应发现生成了对称的缩合产物2,6二甲基4苯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酸二乙酯,也生成了少量的2,4二乙酰基3苯基戊二酸二乙酯。
坎尼扎罗反应(Cannizzaro反应),是无α活泼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分子羧酸和一分子醇的有机歧化反应。
碘代物和苯甲醛发生偶联反应的机理主要是亲电取代反应。首先,碘代物(通常是碘离子或碘氯化物)作为亲电试剂,攻击苯甲醛中的羰基碳,形成一个中间产物,即碘代的α-醛基碳正离子。
1、首先应从里主链两头最近的碳开始排起。然后再考虑总的位次和最小。也就是说,第一个数应该是最小的。比如说:应命成2,3,5-三甲基己烷,而不是2,4,5-三甲基己烷。
2、如果从另一端编号命名为:3,3,6,7-四甲基-5-乙基辛烷,不是从近支链端开始编号的,是不正确的。
3、是要根据字母表的顺序来排取代基的。比如 CH3-CH(NH2)-CH2-CH(CH3)-CH3, 叫做4-methyl-2-pentamine 是4号位的甲基写前面,2号位的氨基写后面。因为甲基开头是m,氨基开头是p。这个和中文的不一样。
4、第一个是正确的。系统命名法规定命名使用最低序列原则,从主碳链两端开始数,最先遇到的位号最低者为最低序列。我们中学时讲的加和最小的方法是错误的。答案D是正确的。
目前氟虫腈工业化生产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经过重氮化得到重氮盐,再与2,3-二氰基丙酸乙酯反应得到;二是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肼为原料与富马腈反应,再氧化得到产品。